車諾比成野生動物樂園 學者:「人類危害更甚輻射」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車諾比成野生動物樂園 學者:「人類危害更甚輻射」

2015年10月15日
本報2015年10月15日綜合外電報導,陳致叡編譯;蔡麗伶審校

在橫跨烏克蘭與白俄羅斯領土的車諾比禁區,麋鹿、狍子(roe deer)、野豬等野生動物,在當年的核電廠災區周圍繁殖興旺。經過科學家的長期監測,最新的研究指出,在「人類禁止進入」的災區範圍內,接近30年的時間都沒有證據顯示輻射對野生哺乳類族群造成負面影響。

「即便在世界最嚴重的核災過後,只要人類一走,大自然便欣欣向榮。」研究共同作者,英國樸茨茅斯大學環境學家Jim Smith表示。

瀕臨絕種的普氏野馬(Przewalski's Horse)在車諾比核災後被引入限制區,數量從20隻擴增到80-90隻。圖片來源:國際能源署IAEA Imagebank(CC BY-SA 2.0)

人類禁入 其他動物族群數上升

1986年,由於車諾比核電廠4號反應爐爆炸,被迫疏散地區將近4200平方公里,散發的輻射塵也席捲歐洲。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於《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參考了白俄羅斯幾年前的研究數據。在2008-2010年間,白俄羅斯的科學家在波里西國家輻射生態保護區(Polesie State Radioecological Reserve)——白俄羅斯的核災禁區計算動物的雪地足跡,並在核災發生的十年間透過直升機統計動物數目。

Smith與其同事發現,核汙染程度和動物足跡數目之間不具相關性。事實上,核災發生後,研究發現除了1993-1994年間的野豬數目下降外,禁區的哺乳動物族群數均有上升,這表明在1986年以前的狩獵、林業及農業發展,限制了野生動物數目。

Smith說明:「我們並沒有說輻射對動物有益,但我們認為比起輻射,人類居住對動物更有害。」

輻射汙染 動物個體仍受害

有鑑於車諾比及日本福島核電廠周圍的動物均受到基因損害,有其他科學家質疑,這份研究忽視了核污染對個別動物的傷害。

研究共同作者,日本福島大學環境放射能研究所的Tom Hinton也承認,研究並未探究輻射汙染如何有害於個體。他說:「這是無庸置疑的。」但更重要且困難的問題是,這項研究的實益何在?Hinton表示,「我們真的難以回答。」

拉巴克的德州科技大學生物學家Ron Chesser則表示,該論文與其研究成果結論一致,90年代車諾比周圍的小型哺乳類生態確實豐富而多樣。Ron Chesser表示肯定:「他們的數據更加完整且詳盡」;「他們為了讓爭議一錘定音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值得肯定。」

核災禁區研究 學界尚存爭議

但其他專家堅持爭議並未結束。法國奧賽的南巴黎大學生態學家Anders Møller表示,其研究顯示輻射「顯著影響」車諾比周圍的動物,例如鳥類腦容量變得更小。根據2009年在烏克蘭境內核災禁區的研究成果,Anders Møller發現當輻射值越高,哺乳類的數量就越少。

Møller也質疑先前白俄羅斯研究數據的可信性。他表示:「我有許多同事被迫居家監禁數年,只因為公開負面的研究結果。若能不受外力干擾檢驗這些研究,我會比較放心。」

但Smith表示他對研究的正確性「充滿信心」。他告訴《科學》期刊說:「我和來自白俄羅斯的科學家密切合作已超過20年,我的經驗告訴我,他們的學術風骨和西方科學家相比,若無過之亦相差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