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髒得容不下新工廠!回顧空污總量管制推動歷程 | 環境資訊中心
地球公民通訊

空氣髒得容不下新工廠!回顧空污總量管制推動歷程

2015年11月02日
作者:王敏玲(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

2010年12月14日經濟部工業局在彰化大城舉行的國光石化聽證會中,中興大學莊秉潔教授拿著一疊資料走向支持開發的群眾,在大批警力將壁壘分明的雙方隔開的會場,一心訴說著建廠後的空污將帶來多少健康傷害——這幕景象至今仍震撼著我。

高雄成為台灣石化的火車頭,也注定了空氣汙染的命運。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高雄石化工業帶來的空氣汙染。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大約是在那年年初,我無意中瀏覽到政府官方的空品網頁,驚見高雄空品如此之差;大約是在那天之後,我憂心已經罹患污染重症的高雄還有許多高污染廠房、製程仍在進行,其中,免環評者不在少數,而民間能量有限,擋不勝擋。

這「症頭」的解方在哪裡呢?

一杯水快滿了,不能再繼續倒,再倒就要滿出來了,何況是已經滿出來的水。先把「總量」限制住,然後漸次「減量」管制,是基本而必要的。

但翻開台灣的空污管制史,官方管的都是「濃度」。也就是說,一家超級大廠只要符合排放標準,他愛排多少就排多少,所謂的空污費,根本不痛不癢;也就是說,一個幾百萬人居住的城市,儘管空氣中的污染濃度已經超過國家標準很多很多,這城市裡的大工廠大煙囪只要符合排放標準,再添個幾打也不犯法。

我翻開空污法,三級空污防制區「總量管制」的規定有憑有據,就是沒人理、沒實施。

2011年夏天的一個週日,我趕赴彰化參加醫界朋友舉辦的會議,好幾個中年父親在父親節前夕沒去享受大餐卻認真談著空污談到很晚。「該做點什麼了」,回程的火車上,我告訴自己。

於是,會內、會外一連串行動開跑。這一路,認識了許許多多的朋友,有些僅僅見過一面,更多,連見都沒見過,捲袖的、鼓勵的、期許的、成為至交的,都說不盡。當然,篇幅寫不下的,還有責難與挫折。

總量管制的立意佳,相關子法卻不夠理想,而公聽會等程序卻早已走完定案。若全面翻盤,憂心的是下一波機會不知要拖幾年。現階段能努力的,是將實施草案更積極化,努力讓這把刀出鞘時鋒利些。

一次又一次宣導、溝通說明,懇請支持、聯署、加入升空污旗等等行動,一回又一回的記者會、公聽會,一道又一道來自既得利益者的仇視目光……。在那個手機還沒聯網的年頭,回到家打開首頁,空品網頁的資訊帶給我的是一聲一聲的長嘆。

一杯滿水,不容再倒,竟有那麼難。

聯署達兩萬多人後亟思突破,2014年11月升空污旗後效應擴大,2015年初空污議題數度延燒煤體版面,許多環保團體也紛紛發聲,是時,柴靜影片讓人看見原來我們都在穹頂之下。

2015年6月10日,台大風險社會中心舉辦的「從褐色到綠色」沙龍上,台大教授詹長權提到他曾寫文章給環評委員,強調任一種新產業都應把舊污染減量後,才能開發,若沒配套更不應貿然開發。

2015年6月30日,環保署終於會同經濟部公告了一只公文。抖一抖灰塵,這把閒置16年的法律工具,終於啟用。長年處於嚴重空污的高屏將不再容許空污增量,但是,遲到那麼久的總量管制僅要求既存固定污染源三年內削減5%,且未同步要求中部空品區、雲嘉南空品區空污減量,管制成效仍須監督。

四年的大事記寫完了,回顧的過程,內心充滿感謝,於此同時,身為社運組織者的不足與不周也在在顯露。

但無論如何,腳步不能停。反省之後,像莊老師那樣,拿起資料走向人群吧!為愛行動,為義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