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掃除不用殺蟲劑 善用科學與蟲共生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大掃除不用殺蟲劑 善用科學與蟲共生

【年節掃除‧與蟲共生】系列專文(上)

2016年01月20日
本報2016年1月2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年終掃除之時,平常被忽視的昆蟲也紛紛出籠,此時別急著拿出殺蟲劑!學者表示,這些昆蟲有可能早已成為生活上的一員,也代表對人無害,也許不需要特別除掉牠!他建議,了解昆蟲功能與生態,找出對環境與人體無傷的對策,有些昆蟲甚至可以共生!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蔡坤憲說,家中有蟲,代表環境中存在足夠的食物,可能是小昆蟲,也可能是家中吃剩下的東西。另外,一些很少擾動的空間,也會讓蟲子定居下來。

「如果居家環境中的物品常常移動、清掃,昆蟲就留不住;如果不動,就讓蟲子有機會築窩。」至於居家昆蟲一定是害蟲嗎?「沒有真正的害蟲,先了解牠對我們的影響是好是壞,再決定如何對待!」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蔡坤憲這學期開課教學生認識居家昆蟲,找出相處之道!攝影:廖靜蕙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蔡坤憲這學期開課教學生認識居家昆蟲,找出相處之道。攝影:廖靜蕙。

以下根據蔡坤憲老師訪談資料,整理幾種居家常見的昆蟲(包括節肢動物)這些常稱為「衛生昆蟲」的物種生態習性及友善環境的防治方法供讀者參考!

請不走的小強

澳洲蟑螂體型大,是居家常見的物種。廖靜蕙攝。
澳洲蟑螂體型大,是居家常見的物種。廖靜蕙攝

蟑螂可說是恐怖情人,無論怎麼驅趕總有再回來的一天。「蟑螂身上有很多毛而吸附很多微生物,有污染食物的疑慮,對人類不好而歸類為害蟲,家裡不宜出現蟑螂,因此是需防治降低族群量。

由於其雜食的性格,包括鞋子裡常有皮屑、垢等人體代謝物、拖鞋底部黏著物,連課本周圍含有澱粉的黏膠都愛吃,而使得居家環境到處都有牠駐足的理由。

「我們叫牠小強,就是因為牠喜歡頂天立地」只要一點小空隙,能讓牠背部和腹部頂著,就有安全感,但這種環境太多,因此很難趕不走牠。」蔡坤憲指出,蟑螂喜歡高溫高濕,廚房料理食物所維持的高溫高濕,以及料理時的油煙,都造就牠喜愛的環境。此外,桌底下和抽屜是牠最喜歡停留之處。

類似這種完全無法隔離在居家環境外的蟑螂,目標是將數量降到最低,至少做到不要養牠,家中不吃的東西,盡量打包密封儲存,垃圾不能堆積太久,無論有沒有裝滿,兩三天就該清除一次。

清除孳生源是最基本的,雖然家裡已經控制住了,仍需阻絕從屋外進入的路徑。可於夜間觀察蟑螂從哪裡出現,阻隔及加強防護。家裡很多洞、門縫、水管就會進來,尤其老房子孔隙特別多,這些都需要進行這類的物理防治

劃出界線  連鎖殺蟑

一些民間團體如主婦聯盟主張低毒防治,會教民眾使用不傷害環境、簡單的材料滅蟑,方法是在寶特瓶蓋中,倒一點硼酸或硼砂,加在奶油或肉燥麵佐料這類有油的成份,或者含甜份的糖類食物當中,充分混合之後,放在蟑螂出沒處,讓蟑螂吃。通常吃了不會立即死亡,反而會回到窩裡才死。

蟑螂有一個特性,會將死亡的親人分食清除,把窩清乾淨;吃了有毒的蟑螂後,大家也跟著中毒死亡,形成連鎖殺蟑效應。硼酸在西藥房就有買得到,自己調配便宜又安全。

這種方法對於螞蟻也很有效,蔡坤憲每年都會到非洲協助當地人瘧疾防治,當地居住條件很差,桌子或櫃子的旁邊都是螞蟻,他們就將桌子或櫃子的四隻腳墊高、用碗放油,螞蟻就爬不上來;如果有些食物混些硼酸,過幾天螞蟻吃了就不見了!

生態防治的連鎖殺蟑,適用於居家環境中的各類蟑螂;過一陣子蟑螂又回來了,如法炮製即可。

台灣居家常見的蟑螂約有5~6種,體型較大、獨來獨往的有美洲蟑螂、澳洲蟑螂,通常都是一隻一隻出現,由於行蹤神出鬼沒,化學防治通常使用殘效性藥劑。

群居型蟑螂如棕帶蟑螂、德國蟑螂,通常看到一隻出現,代表周圍還有好幾隻。因此可於周為放置蟑螂屋(物理防治),蟑螂屋內置放具香氣的花生米等誘引物質,就有機會一屋搞定!

蟑螂因為身體的油脂,可以在水裡游泳,即使丟到馬桶沖走,還是能存活;在水中添加清潔劑則可去除其身上油脂,就無法漂浮水上,而會溺死。

蔡坤憲強調,應先界定哪些是人類居住的環境,哪些是生物居住的環境。「我們說的是居家環境,若是戶外農田森林本來就是牠活動的地方,就不需消滅牠,但是在我們床上、房間或廚房客廳,那就不行!」

尤其家中年幼的小嬰兒身上很多奶味、皮屑垢,會吸引蟑螂舔食,國內外曾有蟑螂跑進小嬰兒的鼻子、耳朵的紀錄;行動不便的長輩或臥床病人,身上的排泄物或代謝脂肪,也會吸引蟑螂,更需發展有效的生物防治。

殺蟑專家蜘蛛旯犽  有錢請不到

至於蟑螂的生物防治就得請出台語俗稱「旯犽」的「白額高腳蛛」,牠是蟑螂重要的天敵,但因體型大,外表長得有點抱歉,而讓人害怕、造成有害的印象,實際上只有當蟑螂活動頻繁,旯犽才會上門服務!

旯犽。攝影:楊家旺

旯犽。攝影:楊家旺。

旯犽來我家,不須趕走牠,等蟑螂吃完了,牠就會自動離開;而且牠只選擇陰暗的角落,或蟑螂出沒之處定居,也不會跑到客廳人來瘋。至於旯犽毒性是針對小昆蟲食物,無法直接螫咬人類造成傷害,僅有些騷擾。

除了白額高腳蛛,居家常見的蜘蛛還有體型較小的「蠅虎跳蛛」,求偶時會有很多有趣的行為,擅長跳躍捕食,食物來源包括蒼蠅、蚊子、螞蟻以及蛾蚋。

蜘蛛對於人或生物多樣性都是好的,例如牠吐出來的絲就是最好的材質,是研發防彈背心、釣魚線最好的材質,和蠶不同之處,蜘蛛終生都在吐絲。

居家不宜? 蚊子、蒼蠅、蛾蚋少打交道為妙

蒼蠅也是令人頭痛的昆蟲,由於嗜吮的習性,不吃固體食物,而是先吐口水(嗉囊液)溶解食物,再像塊海綿一樣吸吮,邊吸邊吐加上邊拉的過程,身上所有的微生物就形成汙染,所以只要有蒼蠅吸過的食物,最好都不吃。

蒼蠅、蚊子、蛾蚋這幾種昆蟲少打交道為妙。

蒼蠅、蚊子、蛾蚋這幾種昆蟲少打交道為妙。左:蒼蠅。環境資訊中心提供。右上:蛾蚋。廖靜蕙翻拍。右下:埃及斑蚊。攝影:蔡坤憲

台灣常見家蠅、肉蠅,還有只要買水果回家放幾天就會有的果蠅。有蒼蠅代表環境有吸引的食物,包括果香味道或汙臭的糞便等,這些都是食物來源,應加以系統管理。

和蟑螂比較起來,蒼蠅日間活動,和人類的活動高度重疊、又會飛,如影隨形,蟑螂則是晚上活動吃人類剩下。防治之道包括隨時將食物密封、加蓋,減少暴露於空中。

一隻蚊子就可能讓人睡不好,嚴重影響我們的精神生活。此外,斑蚊、家蚊還會傳播病毒。即使未帶病毒,蚊子對於人所產生的干擾不容小覷,而且牠幾乎無所不在,會跟著人爬樓梯或搭電梯上樓,牠會停在人的(深色)衣物上行動,無論多高的樓層都到得了。值得一提的是,台灣是登革熱和日本腦炎的盛行區,蚊子一定要防治!

家中常見的蚊子包括埃及斑蚊、白線斑蚊以及熱帶家蚊,防治的方法包括,不要有積水的環境,如果有植栽(蚊子喜歡停駐、休息之處),須修剪使其盡量能通風、日曬。水生盆栽是蚊子喜歡下蛋的地方,要每周刷洗更換水。

蚊子的主要天敵是壁虎、銀虎跳蛛,尤其是壁虎。蔡坤憲曾於實驗室解剖壁虎,發現一隻壁虎一個晚上可以抓100~300隻蚊子。不過,無論蜘蛛或壁虎,都是吃飽就走了,並不負責滅蚊,居家防治很重要。

蛾蚋是廁所中常見的昆蟲,無論是家中或公共廁所,不難看見牆上、馬桶、洗手盆上,停著的小蟲子,就是蛾蚋;台灣常見的種類包括白斑蛾蚋及星斑蛾蚋。

蛾蚋在我們生活上看似沒有影響,但因蛾蚋是從尿池或糞池跑出來的,讓人感到不潔,也代表廁所衛生系統需要管理、需要清潔,簡單的熱水沖洗可短期改善。

有寵物的家庭

狗蜱(壁蝨)與卵。攝影:蔡坤憲。
狗蜱(壁蝨)與卵。攝影:蔡坤憲

犬貓當寵物的家庭,通常都會擔心跳蚤和壁蝨,尤其跳蚤特愛犬貓高溫的身體;當飼主帶愛犬散步,很容易和其他狗朋友交換身體上的跳蚤當「禮物」;居家貓也可能從人身上間接感染跳蚤。因此,為寵物除蚤是飼主責任,一般動物醫院都有相關的產品。

俗稱壁蝨的狗蜱比較不會到人身上,但也有叮咬人類的報導,平常動物休息的地方需多清潔,可使用吸塵器,就能吸走壁蝨的卵,跳蚤的幼蟲以及蟲體的屍體和血便;或以肥皂水刷洗,也能讓壁蝨消失無形。

種盆栽的家庭

蜈蚣屬於捕食性和肉食性的節肢動物,看到蜈蚣代表附近有一些小昆蟲;都市中不容易發現,鄉下人家比較有機會看到。牠不會直接進入人類居住的環境,除非居家庭院有些植栽吸引了小蟲,才會有牠的蹤跡。

只要有種盆栽,底部就會聚集馬陸。牠在土壤鑽動時,會鬆動土壤,以落葉、枯枝為食物,吃完後,吐出來就成了養分極高的「堆肥球」,有如一輛巴士,把養分四處送,和蚯蚓功能很像,但馬陸不像蚯蚓那麼怕水,在我們環境中屬於益蟲。

控制、降低族群 與蟲共生

談完了幾種居家常見的昆蟲,是不是很想立即清點家中住客?蔡坤憲強調,這些居家常見的昆蟲不一定有害,而且離開居家環境,都是生態系的一份子;抱持消滅、根絕的想法並不實際,只能控制到不妨害居家生活就可以了!

※ 本文為【年節掃除‧與蟲共生】系列專文(上),續讀(下)篇。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