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者付費! 回收基金虧損 六種容器處理費三月起調漲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製造者付費! 回收基金虧損 六種容器處理費三月起調漲

2016年02月29日
本報2016年2月29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

為補貼廢容器回收廠商,環保署定期向容器製造廠商收取清除處理費,以作為資源回收基金財源。但鐵、玻璃、鋁箔包、紙盒包、未發泡聚苯乙烯(PS)、發泡聚苯乙烯(俗稱保麗龍)六項容器的回收基金卻長期虧損。為健全基金財務,環保署決定向製造商加收費用。3月1日起進行第一階段調漲,漲幅10%至87%不等。

不過,受影響最大的保麗龍容器業者卻認為此舉無助於補足基金漏洞,廠商認為地下製造工廠多未繳錢,一味向合法廠商加收費用,終將導致合法廠商倒閉。

環保署容器回收清除處理費費率表 製圖:陳文姿

環保署容器回收清除處理費費率表 製圖:陳文姿

入不敷出  六項容器回收基金長期虧損

環保署於去年7月公告修正「容器回收清除處理費費率」,指出鐵容器、玻璃容器、鋁箔包、氣密或液密包裝紙容器(不含免洗餐具)、塑膠容器(PS 未發泡)、塑膠容器(PS 發泡)等六項容器的回收基金,因平均每期收支虧絀,為健全基金財務,將分批提高向廠商收取的清除處理費。

除了玻璃容器自2017年起才實施外,其餘五項均自3月1日起進行第一波調漲,2018年再進行第二波。漲幅則依材質而定,從10%至87%不等。鋁容器、紙製平板容器、保特瓶(PET)、PVC、PP/PE等其他容器則不調整。

資源回收基金運作 製圖:陳文姿

資源回收基金運作 製圖:陳文姿

基金虧損另有因? 廠商不平

此次調整主要是針對容器製造業者,廠商表示,除了自行吸收成本,也可能調漲容器價格。回收端的補貼價格沒有調整,預估對回收率影響不大。

保麗龍杯製造廠禹尚企業總經理特助張明華認為,向製造業者收取的處理費高過給回收商的補貼,理論上不應發生虧損。問題出在地下工廠未確實繳交處理費,製造的廠商多,繳錢的廠商少,才會發生基金虧損的問題。

張明華也質疑,過去都說保麗龍回收率差,既然回收率差,那補貼就不會支出太多,何來基金虧損的問題?他無奈表示,從每公斤37元調高到近70元,只會讓合法廠商倒閉,或是把合法廠商逼向地下化,最後只剩逃漏繳費的廠商。

對此,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會組長李守謙解釋,以保麗龍為例,過往所收取的處理費是每公斤37.29元,扣除20%作為基金的營運管理,還要支出36元的回收補貼費,實在入不敷出。雖然2015年10月起已將補貼調降至31.61元,但過去累積的虧絀實在過多,才必須向廠商多收處理費來彌補。

相較於一般的PP/PE等塑膠製造商僅需負擔每公斤7元的回收清除處理費,保麗龍廠商的清潔處理費將近8-10倍,李守謙表示,除了基金的因素外,保麗龍很輕,回收不易,所以給回收商的補貼費要比較高,才能有誘因。

對於非法製造廠商逃漏繳費,環保署表示,平時都有在查核,除了靠檢舉,也會去市面訪查,不會讓好廠商倒楣。

保麗龍回收作業。左:拆解保麗龍壓縮塊,右:被壓扁的保麗龍杯跟泡麵碗 攝影:陳文姿

保麗龍回收作業。左:拆解保麗龍壓縮塊,右:被壓扁的保麗龍杯跟泡麵碗 攝影:陳文姿

左:廢棄PE/PP等塑膠杯,右:廢保麗龍杯  攝影:陳文姿

左:廢棄PE/PP等塑膠杯,右:廢保麗龍杯  攝影:陳文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