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民間自組的「利澤地熱發電廠」開發案環評,24日進行第二次專家會議,討論「鑽探方式及地質災變潛能分析與因應」議題,要釐清之前環評過程中對誘發地震與井噴等災變疑慮。
地質學者與實務經驗專家表示,在目前相關文獻與案例中,並無地熱井工程誘發大地震的前例,可說風險甚低,此案將在開發單位補齊相關資料後,重回環評大會討論是否需進二階。
審查程序慢? 環委:先例需花時間釐清
雖然國內逐漸重視綠能,但不同於離岸風機受到能源局重視並主動發起政策環評,在地熱方面,打頭陣的是民間。利澤地熱發電是國內第一個深層地熱案,為此籌組「蘭陽地熱公司」的環運人士高成炎粗估,將為此砸下百億資金。
此案位在宜蘭五結鄉的利澤工業區,總開發面積1.49公頃,打算打11口井,打向預估發電量將達100MW。由於是打頭陣,即便環評專案小組召集人廖惠珠一再自陳非常期待此案,但仍因許多技術與安全規範無前例可循,環評審查過程相當曲折。自去年4月開始,在三次小組審查會議後,另開專家會議討論「深層鑽井作業之地質安全評估」,在去年12月的292次環評大會,仍無法決定是否進入二階環評,而再舉行第二次專家會議。
除了高成炎不滿審查程序緩慢,海洋大學地科系教授李昭興也有所抨擊,直指準總統蔡英文已提出地熱發電達600MW的願景,大約等於要打100口井,如果每一口井都是這樣的審查速度,將拖慢地熱發展的腳步。但反歸世界各國,菲律賓已有20%的電力來自地熱,而印尼、肯亞、衣索比亞也都非常積極的開發中。
廖惠珠則表示,這是因為此案為先例,有許多事情需要釐清,甚至舉行專家會議聽取意見,後續開發案將因此受益,不用再花這麼多時間審查。而地熱發電計畫需要進行環評審查,是依照電業法的規定。
地熱井誘發大地震? 陳文山:淺層工程不可能造成影響
第292次大會要求針對「鑽探方式及地質災變潛能分析與因應」議題召開專家會議。除了已參與第一次會議的地質學者陳文山、宋聖榮、李昭興、黃柏壽等,這次更邀請了多位曾在中油、鑽井實務工作過的專家,如黃旭燦、林朝光、陳耀輝、李茂全等人參與討論。
對於地熱井鑽探是否有可能誘發大地震,地質學者多表示可能甚小,世界各國並無前例。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解釋,此案鑽探計畫雖然可能深5至6公里,但仍屬地表淺層,大地震為幾百公里下的深層板塊運動所致,在淺層的工程並不可能造成影響。
開發單位與學者皆認為地熱井工程誘發大地震的可能極小。攝影:賴品瑀。
工程專家:設備先進 仍應先做好防災準備
釐清地熱井工程難引發大地震,但鑽探地熱工程沿著斷層帶,本就屬地震多的區域,因此專家也提醒開發單位,對鑽井工程中的鑽屑處理、地下水文、噪音與漏泥等4項,要提出因應對策。
而在開發石油、天然氣時若發生井噴,往往伴隨著燃燒、爆炸等危險,但台大地質系教授宋聖榮強調,地熱井即便發生井噴,也僅是熱水,與油氣造成的災害難比擬。至於井噴疑慮,實務工程專家多認為工程可以解決。因此要求開發單位再詳細說明預防井噴對策,例如以密度足夠的泥漿壓制井壓;設置井口防噴器;設計完善且具足夠強度的套管,並在套管周圍以水泥完善固封。
在實務工程專家眼中,可從計畫書中得知利澤地熱發電廠選用的設備多為世界先進。中油退休技師林朝光表示「如果有機會,我真想去參觀!」但也建議即便開發單位有完善準備,仍需做最壞打算。若井噴發生,可能的範圍影響多大、情況有多壞?甚至多與居民溝通、事先模擬演練,落實災害風風險評估。
【翻譯米糕】
【相關文章】
- 地熱開發民間欲闖關 專家:資料不足難評估(專家會議)
- 反核人士高成炎組公司 宜蘭利澤地熱發電補件再審 (第1次初審會 2015/4/10)
- 新技術不確定性多 利澤地熱發電補件再審 (第2次初審會 2015/7/2)
- 地熱發電行不行? 宜蘭利澤案環評仍無共識 (第3次初審會 201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