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民間開始推動廚餘回收,各地方政府也跟進,廚餘回收成為民眾普遍的習慣。但根據環保署統計,台灣廚餘回收率只有10%,近幾年始終無法提升,大部分廚餘依舊被送進焚化爐。廚餘回收為何卡關?該如何打開廚餘再生之路?
很多人都知道,廚餘分兩種:生廚餘跟熟廚餘。但你可能不知道,這兩種廚餘送到回收桶後,命運大不同。熟廚餘是養豬搶手貨,一桶可以標售到兩百多元,但生廚餘卻沒人愛。以台北市為例,一噸生廚餘送給業者處理,必須付給業者1200元處理費,加500元運輸費,對縣市政府來說是賠本生意。全國以台北市及新北市的生熟廚餘分類回收做得較完善。
民國103年,台北市委託的堆肥處理業者,因為遭到居民抗議,停止運作,導致生廚餘一度無處可去,面臨爆滿危機。危機之後,台北市政府檢討廚餘處理對策,首先在內湖焚化場設置了全國第一座生廚餘前處理設施,生廚餘經過脫水、破碎、磁選等程序,再交由廠商堆肥利用。
生廚餘在輸送帶上除了經過機器篩選,還必須經過清潔人員把關,將不能堆肥或機器不能處理的部分,一個個挑出來。生廚餘經過這套固液分離的處理系統,水分被當作污水送到污水處理廠,剩下殘渣重量只剩下30%,再交給民間堆肥場作有機肥,大幅減少生廚餘運輸處理費用,一年可以幫市府省下1100萬處理費,設備投資大約兩年可回本。
全台灣目前只有台北市跟新北市,是付費請民間堆肥業者來處理廚餘,其他縣市受限於場地跟財力,生廚餘回收比率偏低。環保署曾補助地方政府設置69座廚餘堆肥場,但有三成以上用地不符土地使用管制規定,有兩成七日處理量不到設計量的一半,監察委員認為環保署未善盡職責,曾在去年提出糾正案。其中彰化縣四座廚餘堆肥廠,實際處理量只有環保署核定的17%,也遭監委糾正。
根據環保署資料,彰化縣103年廚餘回收率僅4.9%,在全國吊車尾。彰化縣去年曾因為焚化爐歲修爆發垃圾危機,為了減少垃圾量,彰化市公所從去年開始回收市場與水果攤的生廚餘,市場攤商也都全力配合。
彰化市清潔隊用生廚餘,再加上修剪樹木後的樹枝粉碎,做成的木屑混合、發酵之後,做成有機肥,民眾可用廢手機、廢電池等資源回收物,到清潔隊兌換。幾個月下來,清潔隊出品的有機肥相當受歡迎。然而受限於法規與場地,彰化市目前還沒辦法將生廚餘回收,擴及到一般家戶。
為了做生廚餘堆肥,彰化市每個月要多支出25萬8000元成本。但是垃圾量減少並不會讓彰化市少付垃圾處理費,因為彰化縣垃圾費是採取隨水費徵收,縣政府每個月是按照水費比例,計算各鄉鎮該上繳的垃圾處理費,彰化市垃圾量雖然只佔全縣的1/6,卻必須上繳1/5的垃圾處理費。垃圾費無法反映實際垃圾量,以致各鄉鎮缺乏垃圾減量的誘因。
基隆市因為腹地狹小,沒有堆肥廠,近幾年廚餘回收率逐年下滑。市場清出來的垃圾裡,夾雜著大量果皮跟菜葉,居民看在眼裡覺得很可惜。和平島的媽媽們決定發起搶救生廚餘行動。
台中市目前也沒有全面回收生廚餘,住在東海里的居民決定自己來,營造一個食物循環的生產基地。這裡原本是廢耕多年的農地,40多個家庭一起,將荒廢土地變菜園,利用廚餘堆肥改良土壤。
其實廚餘也是很好的再生能源。元培大學的陳文欽老師實驗發現,一噸廚餘發酵產生的甲烷,可以產生100度電力,以及5到10公斤的固態肥料。台北市政府目前正規劃一座200公噸的廚餘生質能廠,預計一年可以發電792萬度電,減碳效果達412萬公斤,預計明年開始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與選址作業。
廚餘當作生質能發電,在先進國家已是成熟技術,也是未來發展趨勢。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則建議,中央政府應該提出誘因,提高縣市政府回收生廚餘的意願。例如由農委會補助,收購生廚餘做成的堆肥,供農民使用。
廚餘占垃圾量的1/3,如果再生利用,它既是能源,也是肥料。政府在廚餘利用上必須做長遠規劃,才能讓地力循環,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