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違章工廠就地合法 縣市紛提案特農降級一般農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農地違章工廠就地合法 縣市紛提案特農降級一般農

2016年09月22日
本報2016年9月22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未登記工廠遍佈農地,至今數量仍不斷成長,政府的輔導與補辦臨時登記期程卻不斷展延,更為此要將部分特定農業區土地變更為一般農業區,也等於可作為丁種建築用地。

在22日營建署第382次區委會中,嘉義縣與彰化縣合計提出19筆土地變更案,雖然多位區委對此感到不滿砲聲隆隆,但縣市政府左一句「歷史共業」右一句「行政院既定政策」,也讓此案難以挽回。

第382次區委會,彰化、嘉義兩縣為解決違章工廠,提出多處特農變更為一般農。攝影:賴品瑀。

第382次區委會,彰化、嘉義兩縣為解決違章工廠,提出多處特農變更為一般農。攝影:賴品瑀。

「輔導未登記工廠合法經營方案」在2013 年1 月29 日由行政院核定,其中112處座落在「特定農業區」的工廠,經濟部則以將特定農業區降級為一般農業區,再行變更為工廠用地來解決問題。對此,縣市政府積極辦理,但農委會與內政部幾乎無從置喙只有接受的份。目前112處,已有7件獲得同意核備,3件不予同意,通過者5件為桃園、1件南投、1件嘉義。

而此次會議嘉義縣送10件,位於太保市後潭段、彰化縣送9件,位在鹿港鎮與福興鄉,其中彰化縣長魏明谷更親自到場。最後僅彰化3件範圍內有工廠尚未取得臨時工廠登記者先保留,其餘宣告過關。

對於特定農業區改一般農業區,再變更為一般工廠用地,各縣市積極送審。圖片來源:翻攝營建署簡報資料。

彰化縣稱送審案為「違章優等生」 區委、環團不買單

魏明谷表示,彰化縣是全台土地最小的縣,卻住了130萬人口,同時為農業、工業大縣,也擁有了1.2萬家合法工廠、8千家的違章工廠。雖然他在競選時就高談「彰北工、彰南農」的願景,但實際上任後,卻面對縣議會每年只給100萬的經費去拆除違章工廠,等於要22年才能拆完境內的所有違章工廠。反觀這些工廠,有些已經做了60年、傳三代,這樣的「歷史共業」也是要中央與縣市一起面對。魏明谷坦言,由於彰化的農地價格遠低於台中,違章工廠一直在增加,目前彰化每年流失了30公頃的農地。

彰化縣提出三產業核心,分別為彰北產業核心,包含了彰化市、和美、秀水、鹿港與彰濱,將把優勢產業優先往此集中,二林產業核心,包括二林與西湖,主要發展精密機械,高鐵新興產業核心則是花卉、綠色科技為主。

彰縣府強調,此次送審的變更案,當中的業者都已是違章工廠裡面的「優等生」,其餘更零星的、屬產業邊緣的,往往有為了求生而有污染環境求利的狀況,對這種業者,縣府則以不斷稽查開罰的方式,要讓他們的成本因此提高,最後在市場中遭到淘汰。

DSC_3383

全國區域計畫中未登記工廠的處理途徑。圖片來源:翻攝營建署簡報資料。

但這樣的作法,並未獲得區委的認同,政大地政系教授戴秀雄便質疑,這些獲利狀況好、已具規模的,也是其中較有能力遷往工業區的違章工廠,但政府選擇拆小的、讓大的就地合法,這樣並不公平, 也恐形成「破窗效應」,將來更多業者會問「為何大家都能我不能?」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潘正正也指出,以之前蔡英文競選中曾去參觀的鹿港頂番婆地區水五金產業中的「帝寶」為例,指出全球的頂級車燈幾乎皆其製造,當然有財力遷往工業區。

戴秀雄更打臉彰縣府,指出1980年曾經有過一次違章工廠納編,因此根本不會有所謂「作了三代、經營了60年的」違章工廠,而這些1980年以後才成立的違章工廠又怎可就地合法?

立院還要修法再放寬工廠登記  區委籲優良農地才該優先

在此次審查,彰化縣有3處因區域有工廠未取得臨時工廠登記而暫遭保留。而取得臨登的條件則有必須在2008年前設立、且認定為低污染。但事實上,目前《工廠管理輔導法》正在修法,藍綠皆有委員提出版本,也都已經一讀,兩版本皆是提出修改第33、34兩條,再次放寬工廠登記申請限制及展延登記受理期限等。

面對不能說不的場面,營建署表示,要求縣市政府要提出整體產業空間發展構想,以避免零星個案審查,也要求縣市政府說明這些特農轉一般農後,將對農地總量影響的情形,並提出因應對策,更要詳細說明相關配套,如何讓違章工廠規模不再擴大的決心。

但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教授蕭再安指出,農委會算出全台必須保留74萬公頃的土地作為農地,其算法是這樣的面積全種植稻米與甘薯等「提供熱量」糧食來養活全台人口,並不包括蔬果等,因此這個74萬應該是下限,目前經濟部與縣市政府將其視為上限的思維並不正確。成功大學環工系教授林素貞也認為應該翻轉觀念,優良農地應該是最優先保留的,不該再推給歷史共業,也不該再讓這些違章工廠化零為整。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