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地‧再生】生態崩毀覆水難收 南秧雞保育之路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絕地‧再生】生態崩毀覆水難收 南秧雞保育之路

2016年10月25日
作者:Malcolm DJURIC;翻譯:馮加伶;編審:洪郁婷
南秧雞 P. hochstetteri
分類
目:鶴形目 Gruiformes
科:秧雞科 Rallidae
屬:紫水雞屬 Porphyrio
種:南秧雞 P. hochstetteri
現況:瀕危,大約有350隻,數量逐漸增加。
特色:不會飛的水雞(為紐西蘭另外常見黑水雞的近親)

紐西蘭瀕危物種,南秧雞(Takehē)。圖片來源:digitaltrails。CC BY-NC-SA 2.0

主要威脅:

  • 外來的哺乳類掠食者
  • 與外來種競爭食物
  • 嚴峻的寒冬

南秧雞(Takehē)是紐西蘭的一種原生鳥類,Takehē為毛利語,是最早定居此島的玻里尼西亞人所取的。

它的體長可達50公分,重量可達3公斤,比同屬秧雞科的其他成員都來的大。在收容環境中,有些可存活20年之久,比野外個體來的長壽。

和大貓熊愛竹子一樣,南秧雞只對某些特定的食物情有獨鍾,它們只吃少數幾種的叢生禾本植物或是蕨類的根。因為它們的主食熱量很低,所以絕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覓食。


紐西蘭當地的叢生禾本植物,Tussock草。圖片來源:Ulanwp。CC BY-SA 3.0

紐西蘭位處偏遠的南半球,在西元13世紀毛利人定居此處之前,陸上沒有任何大型哺乳類,唯一的哺乳類就是蝙蝠。少了哺乳類的獵捕壓力,有些鳥類發展出島嶼鳥類獨有的特色,像是失去飛行能力,也有些變得特別巨大[1]

恐鳥,又稱摩亞鳥(Moa),脖子伸展可達3.6公尺高、體型高大而不能飛行的平胸鳥類,它們在毛利人定居紐西蘭之後,遭到獵捕而快速消失。奇異鳥是少數僅存且全部種類都受到保育。而南秧雞則是秧雞科底下唯一在島嶼逐漸演化成失去飛行能力的種類。

它們對人類來帶的陸上哺乳類特別敏感,像是白鼬、老鼠和豬。從歐洲引進的鹿也會和南秧雞競爭食物,讓它們的生存壓力倍增。

紐西蘭芒格陶塔伊山保護區中的南秧雞。圖片來源:芒格陶塔生態島嶼信託(Maungatautari Ecological Island Trust)。

在17世紀歐洲人定居紐西蘭時,南秧雞的數量即開始下降,而在20世紀初時,因為實在過於罕見而被認為已經絕種。

多重因素造成這些鳥的數量略減,除了人類及外來陸生哺乳類所造成的壓力,有些科學家認為氣候變遷也對南秧雞的族群量造成負面影響。

西元1948年,再發現和保育

在西元1948年的時候,有一群南秧雞(約300隻以內)在南島穆奇森山(Murchison Mountains)上的高地草原被發現,這麼嚴峻的環境是否真的是南秧雞偏好的棲息地,這點還有待商榷,也有可能因為此處是不受外來陸生哺乳類干擾的最後淨土。

起初,有關單位決定要將人為干擾降到最低,僅容許最小量的科學調查和鹿群控管,然而,後來發現這個方法也無法長期保育南秧雞,因為它們的族群量逐漸下滑。

而後在80年代,有關單位開始推動一個野心勃勃的保育計畫,至今紐西蘭依然是保育這個指標性物種的先驅。

在南秧雞的原始棲地要完全隔絕其他掠食者的干擾和競爭者,技術上來說是不太可能的。儘管在嚴格的監控下,南秧雞的數量還是從250至300隻逐漸下降,現今則維持在160隻左右。由此可見,就算投注許多心力,瀕危物種的保育工作難度還是很高。

為了增加存活率,有關單位開始將一小部分的南秧雞移至離島復育,並嚴格控管該島的陸上哺乳類。此外,也開始人為飼養的方式開始介入以確保南秧雞這個物種能夠延續。

如何讓南秧雞生生不息

因為南秧雞的基因庫較小,近親交配是一個常見的問題,因此需要針對個體進行審密的監控並管理離島族群的產卵行為。

南秧雞在原始棲地會受到其它掠食者的威脅,最近,在西元2007年時,白鼬(Mustela erminea)的族群量增多,開始壓迫到南秧雞的數量,短短幾個月野生族群的數量就掉了一半。白鼬是在西元19世紀末期被引進紐西蘭,起初目的為生物防治,要控制島上老鼠的數量。

另外一個外來種歐洲鹿(Cervus elaphus) 則會和島上的鳥類競爭食物,情況過於嚴重以致於需要啟動「撲殺計畫」來控制這些哺乳類的數量。

※ 討論

  • 跟其它瀕臨絕種的大型哺乳類相比,南秧雞不是非法貿易的受害者,它們最大的敵人也不是人類,而是它們居住環境生態系的劇烈改變。
  • 為了對付掠食者和其他競爭者,南秧雞需要人類的協助才能繼續生存下去。由此可知,生態系在外來種的介入後有多脆弱,尤其是島嶼生態系。
  • 儘管已經有諸多資源投注於南秧雞的保育,但是它們的數量依然上升的很慢。你覺得目前的保育計畫需要調整嗎?
  • 單就經濟角度來看,紐西蘭當局許多預算花在其它議題上、像是教育、軍事、健康和體育活動。
註:島嶼巨型化:在沒有大型肉食性哺乳類動物的島嶼,有些爬蟲類和鳥類的體型就會演化成特別巨大的個體,成為頂級掠食者,像世界上最大的蜥蜴科摩多龍

※閱讀英文版【絕地‧再生】Endangered Species:The Takahē

Malcolm × TEIA 絕地再生:瀕絕動物保育中英文資料庫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