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人都偏好漂亮的事物,像是養可愛的寵物、穿好看的衣服;這種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滲入各種生活領域裡,有許多研究也指出人們總是預設外貌姣好的人比較聰明、誠實和成功。但是,當人們用外表來判斷食物的價值,意義也相同嗎?美國《赫芬頓郵報》7月刊登一篇專欄文章,試圖解析「真的有什麼實質理由讓人們別買醜蔬果嗎?」這種行為有合理的解釋嗎?
先承認我們就是愛美吧!
「許多研究顯示,食物的展示方式會影響消費者的選購意願。」美國紐澤西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Montclair State University)的心理學教授賽爾納(Debra Zellner)表示。
2014年賽爾納曾在《食慾》(Appetite)期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她和美國烹飪學院(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 )合作,請頂尖大廚製作兩份一模一樣的餐點,但用不同的視覺方式呈現。結果顯示,消費者偏愛比較好看的那份餐點,甚至認為吃起來比較可口。
換句話說,該研究證實了「第一口味道總是用眼睛嚐的」(The first taste is always with the eyes)這句諺語。賽爾納認為:「有時我們自己也搞不清楚為什麼會這樣。但我們就是偏好看起來美麗的事物。」但令人遺憾的是,有些蔬果天生就長得不符合我們的審美標準:比起佈滿了纖維的根芹菜,一顆紅又發亮的草莓會更會受到歡迎。
雖然科學家還無法完全了解背後的原因和機制,我們的大腦的確會主動篩選事物的美醜。研究指出,當我們看到美麗的藝術品或是某些非常醜陋的事物時,大腦的前島區(anterior insular) 會變得活化;科學家推測這個「審美過程」是因為大腦正試著對事物進行評價,用以判斷該目標物對我們「有益與否」。
「醜」等於「有害」嗎?
根據該篇《赫芬頓郵報》專文,數千年來,人們的嗅覺和味覺已經演化成偏愛甜食,不喜歡酸苦的食物;因為甜味代表了食物富含熱量,而苦或酸是食物有毒或變質的警訊。同樣地,視覺在我們選擇食物時更扮演著重要角色。
食物的顏色能強烈地影響我們的判斷,即使是專業的品酒師也會因視覺作用,把加了紅色色素的白酒誤判成紅酒;消費者心中會預設綠色的冰淇淋是薄荷口味,而棕色的冰淇淋是巧克力口味。
因此,當大腦「企圖」讓我們對外表醜陋的蔬果興趣缺缺,會不會是因為要避開某些危險?
康乃爾大園藝系教授馬文.普里茲(Marvin Pritts)認為答案是否定的:「食用醜蔬果,並不會影響人體健康。」
在美國,「蔬果畸形的常見成因大致有三種。」普里茲表示,其一是不當授粉,也就是因為授粉不完全造成種子形狀產生變異。第二是霜害,低溫結霜使花朵的某些部分受損,但仍能結果,只是外表不佳。第三是蟲害,在一開始結果時若遭昆蟲啃食,會導致果實外型的不對稱。除了這三種原因外,還有病毒感染、土壤中的礦物質缺乏等,這些因素雖然對植物來說是噩耗,但是對人類來說都不會有食安上的疑慮。
最壞的情境是,當蔬果的生長環境遭到輻射污染,可能引發疑慮;但在一般情況下,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生物學教授提莫索(Timothy Mousseau)表示,吃下大量受輻射污染的水果才會對人體帶來危害;更何況,我們無法單從蔬果的外觀來評斷是否遭受過輻射污染。
既然長相抱歉的蔬果不代表會對人體造成危害,賽爾納認為,厭惡醜食物不太可能是人類為了避開危險而在演化過程中發展出的天性使然,反而是後天學習來的:「嬰兒並不會挑剔桃子的長相。我們是透過經驗習得了對水果的刻板印象。」
至於一個水果應該長什麼模樣?腦中出現的那些完美印象,其實大多來自超市架上那些由零售商自訂標準挑選出來的水果。
參考資料
- 赫芬頓郵報(2016年7月1日),The Psychological Reason Why We Hate Ugly Fru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