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化 再見?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台化 再見?

2016年11月07日
採訪、撰稿:陳寧。攝影:陳添寶、陳慶鐘。剪輯:陳添寶

火車沿著台化廠區,緩緩駛入彰化市區。聞到台化的味道,就知道彰化到了,這是彰化人無奈的共同記憶。如今,台化廠內三座鍋爐,因為燃煤許可證到期,停止運轉。市民想呼吸一口乾淨空氣的願望,真的能實現嗎?

1965年,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王永在,在彰化打造台灣化學纖維公司第一座生產基地。鍋爐燃燒生煤,產生大量蒸氣,讓尼龍、嫘縈等化學纖維製程,可以日夜運轉,也產生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重金屬等對人體有害的污染物。空氣品質惡化,過敏兒、氣喘兒人數越來越多,是否應該在擁有23萬人口的彰化市中心,繼續燒生煤?引發了民眾議論。

燃燒生煤產生的空氣污染,帶來各種健康風險。攝影:陳添寶、陳慶鐘

早在1980年代,彰化居民就發動過數波反台化公害運動,隨著民眾的環保意識逐漸高漲,台化改善製程,惡臭程度雖已不像過去那麼嚴重,燃煤的危害,仍然存在。過去,人們在意的是有沒有聞到臭味,現在民眾更在意的,是無色無味,隨時可能傷害身體的細懸浮微粒PM2.5。

中部地區受到地形限制,空污不易擴散,又被台中火力發電廠、六輕等大排放源包圍,只要一入秋,空污經常是危險的紫爆等級。台化是彰化的大排放源之一,排放的氮氧化物占了全彰化的30%,硫氧化物占了20%。民間團體不斷發動遊行,開記者會、街頭宣講,希望地方政府督促台化積極提出減排對策。

返台化空污的群眾。攝影:陳添寶、陳慶鐘

1999年,台化為了擴大產能,新建汽電共生鍋爐設備,申請環評。環評時,生煤成分是審查重點之一,因為煤裡面所含的硫,燃燒後就會成為硫氧化物,含硫比例越高的煤,產生的硫氧化物越多,污染也越嚴重。

台化提出的環境影響說明書上載明,M16、M17鍋爐燃燒的生煤,含硫份低於0.84%,新設的M22鍋爐,含硫份則必須低於0.87%。台化在2011年取得的許可證,核定的生煤含硫份,卻高達1.2%,超過當年環評提出承諾。

這三座鍋爐的許可證在2016年9月28日到期,縣府要求台化使用含硫量較低的生煤,台化則認為環評結論只適用於當時新申請的M 22鍋爐,既有的M 16和M 17不需受規範。雙方對法規見解分歧,彰化縣環保局發文向環保署諮詢,9月初,環保署行文指出,台化應該依照環說書登載的內容執行,仍無法化解僵局。

汽電共生的本質,是把工業生產用剩餘電,賣給台電,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根據經濟部能源局公布的數據,2016年1月到7月,台化賣電比例,高達83%,2014和2015年也都超過一半。以台電一度兩塊收購價來計算,台化過去三年售電15億度,收入至少30億。

台化廠區。攝影:陳添寶、陳慶鐘

彰化市民卻認為,台化本業已經萎縮,不應該繼續在市中心留下三座燃煤鍋爐賣電獲利,9月18日,四千人上街遊行,希望縣府堅持依法行政。

歷經36次送件,台化的許可證申請案,仍遭到退件,9月29日,彰化廠三座鍋爐,確定必須停止運轉。台化副董洪福源親自舉行記者會,表示接下來會進行訴願、行政訴訟,並且申請國賠。

台化停爐後,工會多次到縣府前抗議、靜坐。台化讓員工站上火線,指控縣府為了環保不顧勞工生計。如果台化願意主動遵守環評承諾,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停工的窘境,是否早就可避免?

台化員工為了工作權益站上抗議火線。攝影:陳添寶、陳慶鐘

地方政府將審查燃煤許可證,做為和企業協商減排,改善空氣品質的籌碼,早有先例。2015年6月,雲林縣環保局發給麥寮汽電共生廠和台塑石化公司麥寮一廠的新許可證,生煤使用量減少了20%,台塑集團不服,目前仍在行政訴訟中。

雲林縣、台中市和彰化縣議會更分別三讀通過了限制生煤的自治條例草案,就等環保署核定。地方政府大力禁煤,中央卻有不同考量,因為台灣有三成電力來自燃煤電廠,及燃煤的汽電共生機組。

地方和中央對於該不該限燒生煤,相互角力,民眾受到空污危害,卻不曾間斷。今年10月,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公布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分析1998年到2009年六輕周邊十鄉鎮的健保資料,發現距離最近的麥寮、台西、東勢三鄉鎮,孩童受到六輕麥寮電廠與汽電共生機組,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影響,罹患過敏、氣喘的比例都增加了。

抗議空污標語。攝影:陳添寶、陳慶鐘

不只為了搶救呼吸乾淨空氣的權利,今年11月4日,全球性氣候公約巴黎協定生效,台灣必須在2030年前大幅降低燃煤發電的比例,以天然氣替代,才能達到減碳目標,否則未來台灣企業產品外銷,勢必會遭受阻礙。

歐盟的汽電共生設備,只有21%是燃煤,台灣卻高達七成。2008年來,國際天然氣價格持續下跌,燃氣發電成本降低,學者呼籲,中央必須制定更明確的政策方向。

50年來,台化煙囪不斷排出廢氣。攝影:陳添寶、陳慶鐘

50年來第一次,台化的煙囪不再冒煙,三座燃煤鍋爐,暫時停下,是公民團體和地方政府向生煤宣戰的階段性成果,也是企業擺脫褐色經濟的契機。彰化人的心願很微小,他們只希望家中深鎖已久的門窗,可以一直敞開。

※ 本文轉載自公共電視「我們的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