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諾不放生殺生 靈鷲山貢寮道場環評初審過關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承諾不放生殺生 靈鷲山貢寮道場環評初審過關

2016年12月01日
本報2016年12月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不得有放生、殺生、餵食等滋擾野生動物、砍伐原有植物及引進外來種動植物的行為,且規劃相關教育宣導作業。」以這樣少見的承諾,宗教團體靈鷲山在貢寮山區的開發案於1日通過環評初審。

「蛇是我們家庭的一份子,我們會愛護牠們。」靈鷲山的師父釋性月如此回應。

DSC_0432

承諾不放生殺生,靈鷲山貢寮道場環評初審過關。攝影:賴品瑀。

開發面積不大  但生態恢復困難

靈鷲山將在東北角海岸天然林建設「宗教文化園區」,這個園區將有地上五層、地下一層的建築,加上道路與綠地,佔地合計達2萬5692平方公尺。

為了供信眾禪修,靈鷲山將設有246間寮房供僧眾與信徒居住,與研討室、禪堂、圖書館、餐廳等設施。但由於恐怕將因砍樹整地,衝擊藍腹鷳、穿山甲、食蟹獴等生物的棲地,生態部分是初審小組歷次最為重視的一項,也引發民間關切此案。

比起第一次初審,靈鷲山減少了2樓層,讓建築高度從19.2公尺降低到17.2公尺,也將停車空間減半,從112降為56位,改為專車接駁。

「生態恢復困難」但環評委員張學文斷言,即便宗教園區不比工業,但水泥化、後續人為活動擾動,都宣告開發後棲地無法回復原貌,雖然這個開發案的面積並不大。因此,此案的生態補償也備受關注。

環委質疑生態補償  靈鷲山諾不放生、不殺生

靈鷲山所選的生態補償基地,鄰近貢寮運動公園,原屬新北市府所擁有公園用地,但市府目前並未開闢計畫。靈鷲山將在西南側1.16公頃移植538棵樹木、另1.3公頃則利用既有樹木與草生地營造棲地。

不過,環委張學文、李堅明也質疑,將山上的植物移植到海邊,存活的可能性有多高?靈鷲山則回說,生態補償基地其實並沒有那麼靠近海邊,且現況外來種多,將來他們會注意維護土質跟做好防風,設法提高存活率,以確保生態補償存活率之達成度。

除了指出開發基地的生態恢復困難、生態補償基地的地點必需要適宜,張學文更對多年前靈鷲山有過放生的歷史存疑,要求承諾做到不放生、不殺生、不餵食,更解釋不殺生是指做到不砍植物、不移入外來種,來確保不會干擾生態。

釋性月則解釋,他們已經改良所謂放生的作法,多年前就不再以大量購買再放生的方式進行,目前採取勸說民眾素食的作法,另外就是多年前曾經在台南搶救了一匹老牛,交給農人妥善照料直到善終。

DSC_0433

靈鷲山所選的生態補償基地。翻攝自簡報資料。

有人打獵、傷害野生動物?  靈鷲山稱:開發才是守護當地

釋性月強調,他們近年在無生道場,曾陸續送醫、照顧過一些野生動物,為此向特生中心等機關求救,可說相當盡心。「我們是要保護這塊地的。」釋性月反說山下有人打獵與傷害野生動物,因此讓靈鷲山進行開發,才是守護當地野生動物。

靈鷲山的師父們強調,「我們會讓牠們的環境很安靜的。」他們不會破壞動植物,他們的大殿中甚至與大石頭共存,並不刻意去移動,可見一斑。

至於為何非要選這一塊生態豐富的基地來開發,釋性月表示這是在2000年二通時所通過的「宗教園區」範圍內,地勢最平坦的一塊,靈鷲山只能選擇此地。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