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發電廠 能源自主只要四片太陽能板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人人都是發電廠 能源自主只要四片太陽能板

2017年01月17日
採訪、撰稿:張岱屏;攝影:陳添寶、陳忠峰、陳慶鐘、張光宗;剪輯:陳添寶

塵霾、溫室效應、輻射污染...我們享受便利用電,卻也承受能源苦果。公民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扭轉能源困局?從北到南,公民電廠運動正蓄勢待發...

年輕人爬上屋頂,東看看、西量量,你可能很難想像,這跟未來的能源有什麼關係,可別小看,這裡將是可以提供十多人用電的小型電廠。

2014年,長期投入綠建築與能源教育的韋仁正,決定從自己開始,推動能源轉型,成立台灣第一個公民電廠「一人一千瓦社會企業」。韋仁正估算,每個人需要用的電,大概就是一千瓦,相當於四片太陽能板,如果每一個人都能投資一千瓦的綠電,就能擺脫對大型電廠的依賴,實踐能源自主。

讓屋頂成為小型電廠。攝影:陳添寶、陳忠峰、陳慶鐘、張光宗。

推廣太陽光電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是,想投資的人沒有屋頂,有屋頂的人又不見得有錢可以投資。一人一千瓦建立一個平台,讓有錢的人出錢做股東,有屋頂的出屋頂做房東。國發會副主委曾旭正也是房東之一,他在台南的家,屋頂上有19.5kW的太陽能板,一年發電量達2萬7千度。

目前一人一千瓦已經裝設30多個屋頂,有的是民宅,有的是公司,連一般人印象中日照不足的宜蘭,也都有五六個房東成為公民電廠的成員。

國發會副主委曾旭正也是太陽光電屋頂房東。攝影:陳添寶、陳忠峰、陳慶鐘、張光宗。

除了一人一千瓦,有越來越多團體也開始加入公民電廠的行列。屏東環保聯盟理事長洪輝祥正號召中南部的公民,共同成立社會企業,他所創辦的彩虹餐廳是少數發電自用,不賣給台電的特例。

洪輝祥認為,太陽能發電自發自用是最有效率的一種方式,而且彩虹餐廳是營業用電採時間電價,太陽光電正好可以替代掉電價較高的尖峰時段。彩虹餐廳屋頂一年發電21,000度,夏季可以替代白天七成的用電量,全年來看可以替代25%的用電,以5塊多的電價計算,一年可以省下11萬左右的電費,大約10年可以還本。對用電大戶來說,太陽能就算是自發自用,還是很划算。

太陽能發電自發自用是最有效率的。攝影:陳添寶、陳忠峰、陳慶鐘、張光宗。

太陽能是政府推動再生能源的主力,目前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只有2%,占發電量的1%,政府預計在2018年7月,太陽能裝置容量要從現在的0.9GW增加到1.52GW。2020年達到6.5個GW,2025年達到20個GW,相當於總發電量的20%。

但其中17GW是地面型,屋頂只占3GW,需要的土地面積高達三萬多公頃,地從哪來是一大問題。地面型的光電廠可以很快提高裝置容量,卻也衍生假種田真種電等等的疑慮。

集中型大面積的太陽能設施容易受到局部天氣的影響,電力也因為長程運輸受到饋線容量的限制,如果是分散型的小電廠,電力在當地被使用,不用耗費資源再去興建輸電系統。相較於屋頂型的小電廠,集中型大電廠只有財團有能力投資,一般民眾很難參與。能源轉型不只是把核電廠或燃煤電廠替代成再生能源,而是每個公民都意識到,自己作為能源使用者該盡的責任。

韋仁正指出,在德國,大部分太陽能電廠都是裝設在小型的自有屋頂上,然而在台灣,要在自有屋頂上推動太陽能板,障礙重重。首先大部分屋頂都是鐵皮違建,但法規規定光電板下方不能鋪設鐵皮,影響民眾裝設意願。其次,住宅大樓屋頂為住戶共有,住戶意見很難整合。最後,行政程序繁瑣冗長,申請流程達34個月,耗費人力成本,導致大多數廠商沒有意願裝設小型屋頂。

目前太陽能躉售電價一度4.4到6.1元(北部加乘15%),台電保證收購20年,這些由全民來補貼綠電的錢,獲益能不能回饋到人民身上?

一人一千瓦與獨立書店合作。攝影:陳添寶、陳忠峰、陳慶鐘、張光宗。

公民電廠另一個目的是要把投資綠電賺來的收益,回饋到社區或弱勢團體身上。今年宜蘭縣政府跟一人一千瓦合作,計畫在環保局柴油車檢測站的屋頂架設光電板,得到利潤全數捐給當地社福團體。一人一千瓦也跟獨立書店合作,希望將綠電收益用來支持書店長久營運。另外也有一些團體發揮創意,設計太陽能咖啡車,希望太陽光電的發展也能幫助弱勢家庭,創造營生機會。

太陽能咖啡車。攝影:陳添寶、陳忠峰、陳慶鐘、張光宗。

如何讓綠能發展 成為全民參與的運動?長久以來主張「在地投資、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的主婦聯盟也成立綠電生產合作社,這次他們不賣菜,改賣電。

在歐洲許多國家公民電廠是再生能源發展的主力,以德國為例,47%的再生能源是由公民及公民團體投資設立,有超過800個綠能合作社分散各地。

電力自由化是世界趨勢,2017年1月11日電業法修正案三讀通過,未來綠電業者可以直接賣電給用戶,開啟電力自由化的第一步。電業法修法對未來綠電的發展,究竟有什麼樣的影響,是阻力還是助力?各界的看法仍然紛歧。

對於許多公民電廠的推動者來說,努力去解決申設過程中面臨的各種障礙,找出各式各樣公民可以參與綠能的方式,才是推動能源轉型最急切的事。讓綠能成為人與人、人與團體之間合作的志業,共同翻轉能源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