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代台東縣焚化垃圾,兩地協議用1公噸垃圾換1.8公噸底渣,但當地環團台東環盟與立委林淑芬22日揭露,底渣到了台東之後,卻沒有妥善再利用,直接填在近海的台東污水處理廠預定地上,在沒有用不透水包材隔絕下,恐怕以後在雨水淋洗下,將溶出有害物質滲漏入地下水與海水。
環團看守台灣更指出,目前全台的垃圾超過4成是廚餘,如果做好垃圾分類,垃圾可大幅減量,這些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台東身為一個農業大縣,並沒有能力承受這些底渣,但要是廚餘,不但可以協助堆肥,而且當地農民還可直接得利。
焚燒換底渣 台東縣填綠地 遭批處理不當
台東環盟分會長廖秋娥控,台東縣在四五月陸續領回兩批底渣,分別是292、430公噸,卻是放置在太平溪出海口北側污水廠預定地綠化區,且沒有將底渣與環境妥善隔絕。
廖秋娥估算,以台東縣每日外運垃圾80噸換回144噸底渣計,一年要運回5萬噸底渣,至少可填埋5公頃1米深的土地。而台東的公共工程少,這些底渣能往那裡去,是大問題。
看守台灣秘書長謝和霖解釋,這是由於去年底中南部底渣處理公司「映誠」爆發非法棄置,因此屏高南中四縣市的底渣回歸縣市環保局自行負責,負責代燒多縣市的高市府提出每1公噸垃圾換1.8公噸的底渣,其中台東與雲林縣接受了這樣的交易,必須將底渣產品運回設法再利用。
立委林淑芬表示,依照「垃圾焚化廠焚化底渣再利用管理方式」,的確底渣是可以做為基地填築材料,但也為了避免滲出,有要求以不透水鋪面隔絕環境,絕不是「找塊地埋了」就罷。台東縣直接填在綠化區的作法,上方沒有任何工程與建物,下方也無不透水鋪面,任由雨水淋洗,且該地質多屬砂礫石,溶出的重金屬與有害物質,恐污染下方的土壤與地下水,這樣的結果,可能比當初直接掩埋垃圾還差,批判環署管理失當。
去年廢清法通過後,已經授權環署有權協調縣市區域合作處理垃圾。環署廢管處解釋,高東兩區的代燒換底渣交易,是縣市政府先自行協調的,環署的調度計畫即將出爐。
曾任台東市長的前立委賴坤成認為,台東好山好水,無法處理這些底渣,也不應該重啟焚化爐,不如繼續使用掩埋的作法,目前台東的掩埋場還足夠使用,且在1990年代他當市長時,也曾經預備了其他掩埋用地,至今也仍可使用。賴坤成指,目前台東縣府還一直在考慮啟用焚化廠,若要啟用,得先出3億元修繕、後續還有維護費,都是納稅人的錢。
謝和霖認為,垃圾換底渣並不是真正的縣市互惠,反是彼此犧牲環境,底渣不能使用於農業區等環境敏感區,像以農業、觀光為主的雲林、台東與離島都沒有條件可以承受底渣。
謝和霖:焚化爐垃圾4成是廚餘 處理生廚餘 大減焚化需求與底渣
但要是回歸垃圾成分,目前送進焚化爐的垃圾中,全台各縣市平均有4成是廚餘,因此不但不該繼續仰賴焚化,更是要藉此垃圾危機進行垃圾減量。只要把廚餘分出來,並謀合都會區與農業縣市合作,將生廚餘妥善堆肥,不但可以大減4成的焚化需求,底渣也可減少25%,將可能產生的戴奧辛,化為農地肥份,才是最多贏的垃圾處理方式。
面對這樣的倡議,環署督察總隊副大隊長林左祥坦言,目前台灣的廚餘回收,的確是可養豬的「熟廚餘」為主,佔了65%,生廚餘則只有35%。而環團也指出,目前由於堆肥場有氣味問題、產出堆肥去化困難等問題而持續並順利,即便有民眾妥善分類生熟廚餘,但到了清潔隊生廚餘還是送往焚化。
林左祥表示,環署為此推動「生質能源中心」計畫,要處理廚餘、農業廢棄物甚至豬糞尿,初步先有3座,目前已送進政院審議,就等正式核定。目前包括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都展現高度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