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花高環差審查再闖關 環委:報告粗糙 退回再審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蘇花高環差審查再闖關 環委:報告粗糙 退回再審

2007年11月02日
本報2007年11月2日台北訊,李育琴報導

蘇花高第二次環評差異分析審查蘇花高環評差異分析昨(1)日再度闖關,在今年1月送審時遭到上屆環評委員專案小組退回補件再審。開發單位國工局日前再度送審環差報告,除了說明前次審查小組要求釐清的疑問,也把立委提出的分段興建可行性分析,做進一步說明。不過,新任環評委員認為補件報告未能釐清諸多疑慮,經過3個多小時的會議,決定再次退回,請開發單位將調查資料做完整後再來。

用高品質的動畫,模擬從高空所見到的蘇花高興建路線,國工局的簡報資料中,呈現出規劃中的蘇花高如何以占40公里長的9個隧道穿越東部山脈,達到快速進入花東縱谷的路線圖。

然而模擬的動畫,畢竟未能把可能造成的風險疑慮呈現出來。在專案小組的審查會議上,多位環評委員指出開發單位提交的環差分析報告調查資料過於籠統含糊,無法讓環委及關心的民眾信服。

釐清蘇花高疑點  環團第一時間大動員

國工局在十幾天前將環差分析報告的補正資料送交環保署。荒野保護協會在取得此報告後,第一時間即送給多位專家學者協助審閱,並提出多處質疑。

首先,在第一次審查會議上,即有環評委員提出差異變更量體超過10%需重作環評。雖然開發單位不斷否認,但事實上目前所規劃之路線、交流道位置等變更皆與當初規劃差異甚大。環保團體認為環評委員應依環評法施行細則第38條第6款規定,要求環保署重作環評。

其次,國工局在前次環評委員的要求下,進行的益本比分析顯示,興建蘇花高益本比約1.56,若再加上「觀光客消費增加效益」,則益本比可達2.06。

而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卻指出,報告中的計算方式諸多錯誤,且過於簡略。把不該計入的計入(如「觀光客消費之增加」、「施工期間工程人員在當地之消費」、「土地增值對地方政府歲收之挹注」等),而該計入的不計入(如環境、景觀破壞等「外部成本」)。蕭代基建議開發單位應再行提供完整的益本分析報告,且通過客觀的第三者之審查,以提高公信力。

國道基金負債  蘇花高不會影響政府財政?

周東漢指出,蘇花高的益本比在民間團體的精算下,幾乎不到1。也就是說,這是一條賠錢的高速公路。在國工局提出的經費預算報告中,蘇花高930億元的興建費用,78%由國道基金承擔,而政府編列預算補助占22%。以目前國道基金是負債的情況下,要到2038年(民國127年)才能達到收支平衡。國工局表示,絕對不會因此增加既有高速公路的通行費。

在國道基金負債、既有道路通行費不增加之下,蘇花高的預算編列真的不會對政府財政造成影響嗎?

有環評委員指出,從過去的道路工程預算編列可以預期,蘇花高的興建費用絕對不只930億,很可能金額、時間都必須乘上2倍。國工局還一再以5年前的930億元估算金額,對外宣稱蘇花高不會影響到政府財政,而且很快就可以興建完成。相關的風險評估,國工局認為不會有影響的說法,環評委員表示,開發單位有義務要做詳細的說明,而非隨便說說即可。

不夠周詳的還包括:路線多次變更,對於地質、水文、生態方面的調查,資料都不夠齊全,興建後對於當地居民的在地生活影響、軟硬體配套措施、弱勢族群的社經環境影響;以工程技術層面來看,隧道開挖的大量土方堆置場址、工程施工道路的確實路徑、斷層帶的調查風險分析、民眾行駛長隧道的安全評估等等。

東部永續發展的價值選擇

交通部於2006年所做的「台北與東部地區間運輸系統發展政策評估說明書」中,為東部的交通政策規劃出3個情境,其中第一、第二情境,為追求東部自然與永續經營發展,因此不建議興建蘇花高。而第三情境,是若要複製西部模式,將產業東移,則建議興建蘇花高速公路。環保團體質疑,政策到底要帶民眾走向哪裡,影響著這項工程是否興建。蘇花高已經不是工程問題,而是東部永續發展價值的選擇問題。

在環評審查之前,環保團體即在場外訴求延緩蘇花高的審查。綠黨秘書長表示,蘇花高興建爭議過大,兩黨總統候選人不願承諾當選後是否興建,擔心影響選情,而只是推給環評委員。此外,年底又是立委選舉,使得蘇花高以過於政治化。因此他們建議,應延緩此案審查至2008年5月新總統就任後。

國工局的審查報告提出了蘇花高對環境友善之設計考量,在工程層面盡可能展現出興建蘇花高對環境生態人文社會不會有任何影響。然而蘇花高議題的層級,已經高過工程問題,而需從更高的政策面去考量。

環評委員在聽取各界意見後進行討論,決議給予開發單位不限時間的補件時間,希望國工局將本次報告未能釐清的疑點,做更仔細的調查和評估,並且與社會溝通。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