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支持小農?合樸農學市集與喜願麵包坊分享行動經驗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如何支持小農?合樸農學市集與喜願麵包坊分享行動經驗

2008年07月01日
本報2008年7月1日嘉義訊,陳品潔報導

合樸農學市集陳孟凱面臨產銷體系的剝削、大企業的競爭壓迫,小農未來的發展有甚麼樣的可能性呢?每個人該如何採取行動?6月30日在嘉義社區大學舉辦的第四屆農村願景會議上,邀請到合樸農學市集喜願麵包坊小麥契作的案例,除了分享經營模式與經驗之外,同時分享當前台灣的農業觀察。

合樸農民市集的一位小農在單日營業額從最早的2000元到最高20000元,從面臨通路商的剝削下還要拜託幫忙行銷,到自創品牌以及獲得消費者一聲「老師」的尊稱,究竟為何有這樣的轉變?合樸農學市集陳孟凱說:「天助自助者。」也因此,合樸農學市集鼓勵農友自己成為志工、從付出中彼此支援,從彼此支持的過程發現自己和所從事的產業的價值。

從產地到餐桌的許多概念朗朗上口很簡單,但是往往卻不知怎麼做。合樸運作一年多來,從原念到後來許多事情出乎意料之外的發展,像是農民當老師、社群的建立與互助精神到現在的社群網絡的成熟,這些都出乎意料之外。「小農的困境再開個十場願景會議也講不完」陳孟凱說,然而,關心的人自己要先投入,從一小群有緣相聚的人相互討論開始,到辦理課程、產地拜訪、建立部落格最後形成一群行動的社群,不斷地從「實體虛擬化」、「虛擬實體化」的過程凝聚行動的能量。陳孟凱說:「合樸理念希望從生產、生態、落實到生活」。

另一方面,喜願麵包工作坊總監施明煌則透過與台中縣大雅鄉小麥農契作,發展另一條支持在地農友的路線。施明煌認為,從自己可以做的領域堅持下去,忠實的紀錄過程並時時反思行動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他強調,「現在每人的聰明度都差不多,只是我們的怎麼去堅守的自己的原則罷了。」

小麥。台灣目前的小麥的進口總量超過稻米,2007年通貨膨脹時,為了要讓大家吃到全顆小麥磨出來的麵粉,並降低原物料成本,施明煌很大膽地跟大雅的農民簽定一年的小麥契作。即使這次的實驗下來的結果面臨許多困難,像是收成量太少,一般麵粉加工廠無法處理、磨粉機器太小台、嘗試建構一次加工鏈跟生產鏈結合平台的願望也看似遙不可及;不過,近半年下來一甲地2噸多的收成,農民有將近6萬多元的成績,不僅解決麵包坊的需求量,同時也使他看到台灣的小麥二期作的可能性與市場。施明煌已將契作過程的全紀錄,放在「喜願事誌」網站上。

如何「從噩夢、運動、感動、行動到美夢」?農業太多面向的問題,不是那一個人當總統就可以解決的。陳孟凱邊說邊在牆壁上比手畫出一個同心圓,在中間較小是一個人「影響範圍」、包圍影響範圍的是「關心範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影響範圍,他認為,一個人若是花太多時間在關心範圍,花在影響範圍內的心力就少了。陳孟凱強調,從自己的影響範圍開始行動,當你選擇有機、選擇健康、選擇有益地球的行動,就是在發揮一個人的影響力,「每一次消費都是一次投票」,陳孟凱以此激勵在場所有關心農業發展的每個人,從自身行動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