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威脅食物安全 嚴重性遠超乎想像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氣候變遷威脅食物安全 嚴重性遠超乎想像

2009年11月23日
作者:蔡育岱(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譚偉恩(政治大學外交所研究生)

再過14天,就是第1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開會的日子。適逢此際,聯合國轄下的糧食暨農業組織(FAO)在本月初提出一份值得深省,但也令人憂慮的重要報告。這份報告名為《氣候變遷:對食物安全的影響》(Climate Change: Implications for Food Safety),旨在闡明氣候變遷將惡化全球食物安全,譬如海洋中動植物的生長棲息環境受損率提升、各種食因性(foodborne)細菌的滋生與傳染風險增加。

這份報告主要是參考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近期的研究成果,依據IPCC的資料分析,氣候變遷已是極為確定之事實,並且本世紀的暖化情況會較20世紀更加明顯與快速。各種極端氣象,諸如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更強烈的暴風、降雨、乾旱等,都會比上個世紀頻繁或嚴重許多。FAO認為,這些自然現象的變化將嚴重影響全球糧食的生長條件和成長情況,並且造成食物衛生與營養條件的惡化。

FAO在報告中特別指出,氣候變遷將嚴重衝擊海洋生態的安全,因為增升的海水溫度會導致帶有毒性的水藻大量繁衍;科學證據已確認當海洋溫度上升時,弧菌屬(例如:Vibrio chlorae; V. parahemolyticus; V. vulnificus)的繁殖及其造成的海洋動植物疾病病例也同時呈現增加的趨勢。一個確切的例子是,印度近幾年因弧菌屬所引發的霍亂程度與聖嬰現象及氣候暖化作用的關係極為密切。

顯然地,氣候變遷所引發的種種地球生態的轉變正在威脅本世紀人類的健康與生存安全。FAO的報告中也同時指出,溫暖和潮溼地區的穀物比以往更容易導致食因性疾病的擴散與流行,像是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彎曲菌等病原體不但更容易傳染,毒性也更為猛烈。此外,流行病學專家也擔心氣候變遷將加速一些在人與動物之間相互感染寄生性疾病的可能性。

因氣候變遷而正受到嚴重衝擊的食物安全,是這次FAO報告中希望凸顯的核心重點。倘若這份報告的內容不是過度悲觀或者是參考的科學證據出了差錯,那麼目前許多國家在因應食物安全上的能力欠缺與制度匱乏將無法因應報告內容中所提及的食物安全危機,也就是說未來因為食物衛生或食因性疾病而失去健康或甚至喪失生命的人口數會大幅增加。

氣候變遷為人類生存帶來的安全威脅絕對超出我們目前的想像和能力可控制之範圍,而國際合作共同抑制全球暖化的努力還是停留在以呼籲為主的階段,具體的成果寥寥可數。這份FAO關於食物安全的報告如果能夠在哥本哈根COP15召開前引起國際社會的重視,便已算得上是有所貢獻。至於各國的決策高層能否真正苦民所苦,為其人民展開一些具體的行動,似乎已不宜抱持太樂觀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