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日】面對不穩定的水資源(下) | 環境資訊中心

【水資源日】面對不穩定的水資源(下)

2010年03月22日
作者:翁御棋(日本岡山大學環境學研究科助理教授)

日本滋賀縣近江八幡市水道堀再生(復甦之水百選之一)。照片提供:翁御棋(日本岡山大學大學院環境學研究科助理教授)節流方面最好的方式還是和廢棄物零排放一樣,在各個層次儘量讓水資源產生最大的使用效益,亦即多層次的水利用,上水、中水、下水都可在適當處理後到最適當的地方。若以目前農業用水約佔70%、生活用水約20% 、工業用水約10%來看,農業用水量雖大,但其實有難以估算地高的維繫生態系運作之非市場價值。但可能在農業用水的節約和有效使用上,還是一個該發展的重要方向。但在考慮水資源問題上,補貼稻米休耕是一個可行方式,只是可惜若有部分農民欲抽取地下水繼續耕作,這可能就不是值得鼓勵的作法了。工業廢水的再生利用在大型工業區也積極推動中,鄉鎮地區的中小型工廠廢水再生利用應該是未來之重點。各級單位與民眾的水資源再生利用在近20年內也有很大發展,生活節水設備已日漸普級,但仍需靠更多行動和努力。

另外最令人詬病的是自來水配水系統的漏水率,至今仍超過20%(2004年,23.78%)。這也是和健保一樣,讓民眾覺得對新設大型設施的動機不夠充份。只是這或許和下水道興建一樣,需要許多地方單位全力配合才能解決的問題,也牽涉預算等其他政治考量。不過20%漏水率雖然不佳,但其實不是最糟,世界主要都市配水系統漏水率約在10~30%之間,工程技術水準和政府施政決心及預算支援是重要推手。

參考新聞報導()與亞洲開發銀行資料(Water in Asian Cities - Utilities Performance and Civil Society Views,p.23 Figure 15 and Figure 16),各都市漏水率:東京,6.4%(2001), 3.3%(2007);大阪市,6.8%(2001);上海市,16%(2001);倫敦市,26.5%(2000);莫思科市與馬德里市,10%(2004);香港與首爾,25%(2001);可倫坡,43%(2001);德里,53% (2001);馬尼拉62% (2001)。

日本京都府日吉水庫邊坡綠化植生。照片提供:翁御棋(日本岡山大學大學院環境學研究科助理教授)東京從1960年代開始花了40年的工程才達到理想的境界,也希望台灣能急起追上。若以行政院規定每年須編列40億元的預算來看,就希望這些相關的技術與執行能更有進展才是。

節流方面,需要大家共識與政府持續推動改善漏水率相關工程;農業用水需支援足以保障國內的糧食自給率之農業生產,但也需顧及使用效率;民生和工業用水則需以輔導甚至政策誘因產生循環利用的各種可能性。開源方面,以台灣現狀來看,適合興建水庫場址鮮少,下游受污染河川水不宜使用,地下水又長期超抽的狀態下,一個可以嘗試的方向是水資源系統間的適當聯合運用,當然這也是一個實際操作上優缺點都有的方法。在類似計畫興建前,通過詳細確實的社會·生態·環境影響評估是先決條件。此外,適當地水資源系統適當地獨立或串聯運用,除了儲水的功能外也兼具防洪的重要任務,包括其環境風險等相關的成本效益也應納入考量。

南部地區水資源不穩定的狀態下,引高屏溪上游尚未遭受污染的水源至容量較大的曾文水庫是一個想法,也有相關的優缺點 。或許在引水工程上,儘管其環境影響評估已經通過,許多民眾仍在不少項目存有疑問,不過近日某些立委以豐水期不需越域引水為由反對系統的聯合串聯,但他們所提及的曾文水庫夏季豐水期不需額外引水的情境僅是最理想的狀況,在上述的引水工程報告中第12頁有各月份的引水量規劃,應不僅是那些立委說的狀況,也該考慮遇到旱災的危險情形。在南台灣水資源不穩定的狀況下,流域間或地表水與地下水間類似的系統調節,或許還是有其努力的可能性(滿足安全狀況下)。不過面對台灣脆弱的地質特性,地震憂慮,加上近年暴雨頻率增加,如何動態地調整應變計畫,包括加強水庫淤積的處理,也應是水利單位進行中也需更有效果的部份。

水利署訂出了幾點對水資源規劃未來的展望

(一)加強教育宣導珍惜水資源、節約用水。
(二)持續檢討釐訂北、中、南、東區域性及流域性水源開發運用策略。
(三)推動分區及跨區聯絡供水工程計畫。
(四)配合生態保育加強地表地下水源涵養補注及聯合運用。
(五)持續推動各項水資源工程並積極開發規劃新水源。
(六)加強集水區經營管理,涵養保護水資源

或許實行的技術細節有很多可以討論的空間,大致上都是台灣很需要做的工作。另外有一點上述未提到的是建立完整全面的水資源監測資訊網,提供更多更精準的氣象、河川水文、地質與地下水等監測資料,未來的水資源規劃技術上才能更準確實際。希望未來能在最少政治不當干預下和最大的環境生態考量下,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台灣的水資源問題會有更好的發展。(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