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徵收說明會佈上百警力 新竹縣府搞戒嚴?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土地徵收說明會佈上百警力 新竹縣府搞戒嚴?

2010年06月21日
本報2010年6月19日新竹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新竹縣政府今天舉行「二重埔地區相關土地徵收說明會(註)」。說明會,顧名思義就是跟民眾報告計畫內容、與民溝通的會議,但縣府卻在會場佈下大批警力,還用電子掃描器一一檢查入場民眾,更禁止民眾帶水及雨傘進場,入口處還派有刑警錄影,監視進出民眾。

新竹縣府搞戒嚴

警方刻意將贊成、反對徵收的民眾分隔兩旁。反對徵收一邊的民眾,每一排最右邊的位子全被警察佔住。還有數名帶著警棍的警察面對民眾站著,形同把居民包圍起來。一個與民溝通的說明會,卻異常地戒備森嚴。

這種不正常的警力、不對等的官民立場,讓在場民眾相當

憤怒。政大地政系主任徐世榮發言時即指「對我這個50多歲的人來說,好像回到了戒嚴時代!」他說,民國76年已解除戒嚴,99年的今天竟然還用大批警力對付善良老百姓,「新竹縣政府可以自己宣佈戒嚴令嗎?」

徐世榮當場要求圍住居民的警察蹲下,讓居民可以看見他說話。原本警察不理,隨後民眾高喊:「蹲下!蹲下!」警察才坐下。

接下來發言的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也說,這個地方不應被公告為安全管制區,而是人民生家土地的安全管制區,「各位朋友,你們一定要拒絕暴虐。」

居民:政府把我們當傻瓜

二重埔居民鄧先生表示,人民好可憐啊,區段徵收完全由財團把持,為了產業利益犧牲地主,卻由政府公權力背書,「把我們當傻瓜」。他質疑,土地重分配後只能分到30%到35%,如果被徵收100坪,只能拿回30到35坪。

他指出,產業區包括設施佔了重劃區的一半,道路設施佔了15%,只剩很少的地給居民。產業區還放在住宅區上游,「是要毒死我們老百姓」。他痛批今天騙地主來完成說明會程序,接下來就要用公權力強制執行。

摧毀式的的土地徵收

二重埔居民何美嫦表示,政府都沒有跟老百姓商量,愛怎麼畫就怎麼畫,老百姓反對也不管,反正就要「依法行政」。「請問法律是不是要保護人民財產安全?」

老祖先辛苦留給子孫的地,全都要給摧毀掉,台灣的土地徵收都是摧毀式的。

她指出,老百姓的地五分收回來不到兩分,而且好的地都給財團拿走,留下角落的地給民眾抽籤,民眾還不能自己決定,「這是什麼政府啊?」

同意民眾:已經20多年未開發,對居民不公平

居民蔡朝輝則支持土地徵收案,他表示,這個案子已拖了20多年,如果早年通過徵收,就不會有中科、南科。他還說,八成地主都贊成,不然可以投票。

學者:徵收要有公共利益為前提

徐世榮表示,不論區段徵收、一般徵收,都是採取非常嚴厲的手段,一定要有公共利益為前提,如今科學園區已不到這裏設廠,為何還有「新竹園區特定區計畫」?請問公共利益的評估在那裏

除了公共利益評估,徐世榮指出,還要有必要性評估。他質疑縣府將都市計劃與區段徵收分割成兩部份,一個說明會應該把兩件事都說清楚。

不清楚的說明會可以接受嗎?

廖本全表示,今天縣府把一個複雜的計劃案簡單帶過,包括徵收方式、計算都沒有講清楚,你們可以接受嗎?」竹科都已經消失了,憑什麼這個案子可以繼續?沒了竹科,這個特定區的標的在那裏?「這個社會沒有人應該被當成小我來犧牲,何況這個案子的大我根本是假的。」

新竹縣府:名稱只是沿用過去,與竹科無關

民眾質疑沒有竹科,何來特定區,新竹縣工務處處長范萬釗表示,真正的計劃名稱是「變更科學工業園區特定區主要計劃通盤檢討」,名稱很長,所以民眾都直接用竹科三期,事實上跟新竹科學園區完全脫勾了。

至於學者質疑此案的正當性、必要性,范萬釗認為「見仁見智」,因為在內政部都委會已開過很多次會,並沒有人質疑其正常性、必要性。

說明會完成,一個月內舉辦縣都委會審查

他表示,今天說明會後,一個月內舉行苗栗縣都委會,通過後送到內政部都委會專案小組,通過後再送到都委會大會,通過後才會進行區段徵收作業。

分配比率要看土地選在何處,較偏遠地區約可分配到四成,商業區約三成多。至於區內規劃的產業專區究竟會引進什麼產業,縣府至今也尚未確定。

 

※(註)

「擬定竹東鎮(工研院附近)細部計畫案既修正「變更新竹科學園區特定區主要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新竹縣轄部份(竹東鎮)案」。

此案從93年5月起辦第一次說明會後,到98年12月22日內政部都委會撤回縣府,要求應併「竹東二重里地主權益自救會」等民眾陳情意見修正計畫後,再送都委會審查,今天是計畫案修正後的首度公開說明會。

主要的修正內容是擴大徵收面積,將過去原訂徵收、但未徵收成功的新竹科學園區預定地以南(農業區及保護區)納入開發。徵收範圍包括竹東鎮頭重里、二重里、三重里、柯湖里,總計411公頃,影響的住戶超過2000戶。

另外增設二重交流道,另開一條通往竹科園區的路從20米拓寬為30米,重畫後的區域有商業區、工業區、產業專區、客家農業休閒區。

※ 本文同步刊載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