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司馬庫斯頭目Icyeh Sulung(倚岕‧蘇隆)—回歸傳統的部落先行者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人物

記憶司馬庫斯頭目Icyeh Sulung(倚岕‧蘇隆)—回歸傳統的部落先行者

2012年09月14日
作者:munch

司馬庫斯,對於許多人是深山裡的世外桃源,有著優美風景及人文歷史。但是司馬庫斯的真正價值,在於以「共有共享」的GAGA精神,開創部落永續發展的新型式,不僅成就原住民部落的發展願景,其實也為台灣高度資本化社會,展現另一種出路。

司馬庫斯一切美好的開始,起源倚岕。蘇隆頭目的堅持,但是他在9月6日已經離世,享年66歲。

在2005年,一個櫻花盛開的時刻,拜訪司馬庫斯部落。夜裡在柴火的燃燒下,初見倚岕頭目,聽著他談論,2004年剛推行的「經濟共享、土地共有」制度,那是司馬庫斯在2000年展開共同經營的行動後,最勇敢的嚐試。

司馬庫斯在1989年才有柏油道路,1990年部落巨木揭露,引發觀光熱潮,在部落居民各自營生下,有段時間為了生意,親族都關係破裂。在教會與關心的大學師生協助下,倚岕頭目思考部落未來,從2000年開始,慢慢推動共同經營的行動,部落關係才重新改善。

部落傳道曾隆華表示,部落在2003年曾經前往以色列參訪集體農場,頭目在回來之後,就有意朝「經濟共享、土地共有」發展,那是很大的進展,雖然已經推行觀光共同經營多年,但是要跨進「經濟共享、土地共有」,實際考驗著人性。對於20多戶的部落居民,讓較高能力者的願意捨棄,讓較弱能力者的能夠參與,都是必須克服的問題。

倚岕頭目並不強勢的推動,其實面對私產也無法強制,而是透過不斷的討論、溝通,他總是告訴族人,部落本來就有著共享與互助的傳統,尤其親族緊密的司馬庫斯,更能落實這種GAGA精神。2004年,透過部落公約,司馬庫斯走上新的發展型式,從觀光上的共同經營,進展為土地與作物的共有制度,成為部落與台灣社會少見的創舉。

在司馬庫斯,最重要的時刻,莫過於清晨時的集合。在簡短早禱之後,就是分派族人一天的工作,依照觀光、農作、建設、餐飲等不同的需求,指派族人分別工作。共同工作,其實能夠提高工作效率,解決部落人力不足問題。

曾傳光傳道表示,早期各戶經營民宿、種植作物,常常是一家自己作,事情作不完,而且每家都是作重覆同樣的事,當共同工作展開,譬如作餐,原本每家都要一個人作各自的,現在二、三位烹煮全部落的食物,多出的人力,就可以分配到其他處,以及有特殊能力的族人,譬如木工、種植,可以幫助其他人蓋屋、耕種,事情也作的又快又好。

「共享共有」不只體現在工作上,每戶所得也是採取薪金制,早期入股者可攤分逐年紅利,原則以每戶每月工作者一萬元生活費,子女另有補貼。在經濟共有下,創造最大的部落能量,將所得集中在教育、醫療、老年的照顧,費用都由部落公積金負擔,形成一個部落福利照顧的安全網。

在司馬庫斯,小學的成立成為傳奇,早期沒有分校時,部落孩子要到對面山頭的新光國小就讀,一個多小時的路程,一遇到下雨、颱風,孩子就要留校,甚至在接送不方便下,讀小學就要住校。倚岕頭目看了不忍心,希望設分校,政府百般推託,最後以無足夠經費為由,拒絕設校。沒想到,部落出資、募集人力,自行在教會旁蓋起竹屋教室,讓政府無法拒絕,終於在2004年同意設立分校。

分校設立,師資不足,倚岕頭目也進入教導,當起傳承文化的部落教師,在正規課程外,教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母語、山林的知識,以及部落的精神。未料,分校成立後,接連遇上颱風,政府有意廢校,重新集中到新光國小就讀,當時也是倚岕頭目帶著族人反對,甚至表示政府不派老師,部落就自己請老師教育,才讓分校繼續保留。

在部落裡,除了國小學生就讀分校,國、高中以上都要離開部落就讀,部落為了照顧下山的孩子,除了出資購賣房屋,作為學生住宿的學寮,也會指派部落婦女,下山照顧學生的生活起居,讓山上的父母不必擔憂。

多年來,倚岕頭目開創的「共享共有」,集合經費運用,成就部落的特色,並且在依循公約,以及隆華、傳光長老等族人共同堅持下,不斷向前運行。漸漸地,倚岕頭目成為精神領袖,讓部落運行依循制度,將目光放到更遠的山林環境。

2005年發生的櫸木事件,震驚部落,族人撿拾風倒木,被警方依竊佔罪送辦,在官司期間由詹順貴律師協助訴訟,2007年獲得勝訴,洗刷族人冤屈。事件後,倚岕頭目為宣告部落傳統領域所在,邀請泰雅各部落頭目、長老,在司馬庫斯舉行埋石立柱儀式,那是泰雅傳統中,對於領域的嚴正宣示。

在倚岕頭目過世前,所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前往南山部落的道歉儀式。2012年4月,司馬庫斯部落族人前往南山部落盜伐千年檜木,觸犯國家法律,但是也觸犯部落極大的禁忌,侵入他人領域伐木狩獵,無異是嚴重的侵犯挑釁。在現代社會,有國家法律審判,但是對於部落之間,不作化解,就會成為永遠的芥蒂。

倚岕頭目知道事情嚴重性,他堅持依循傳統,要求族人邀請其他部落見證人,前往南山部落舉行血祭和解儀式。在那個時候,倚岕頭目已經在進行化療,但是盜木事件,成為他心中的最痛。

倚岕頭目的傷心,不只是部落族人到他人領域盜木,而是盜木的族人,正是部落另一協會的負責人,在2004年推行「經濟共享、土地共有」制度時,七成住戶加入,另外一部份不願意參加的族人,從共有組織分裂出去。多年來,倚岕頭目一直希望能夠讓部落團結,一起朝向互助合作的方向發展,讓每戶都能成為照顧安全網的一份子,但是沒想到發生這樣的事。

記得事件發生後,社會開始有「原住民是山林守護神?」的質疑,打電話給傳光長老,電話中長老百般無奈,不願推說理念不合族人所為,強調一切是司馬庫斯族人行為,族人會一同處理。

4月,血祭倒歉後,倚岕頭目以口訴方式,說出心中的期盼,他希望從部落經濟之外,也開展部落對山林的保護,不只是部落權利的宣示,其實也是部落傳統的體現。

「原住民族基本法於2005年2月5日公佈,對於原住民族的尊重與關心甚為感激。然而除了有政府的各項保障及協助外,族人亦想傳達對於土地與環境議題的關懷與行動。就像部落居民平日在各式的會議中提倡森林守護觀念,且在陸續展開的「傳統領域調查」看見了傳統領域中已經有許多的植物被破壞、動物量相繼減少,為維護這祖先留下的傳統領域之完整性,並根據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生態成長趨勢,需要一個有力的制度來保護這片山林。」

9月6日,倚岕頭目離世,得知當下心中難過,總想寫些什麼。但是對於一個一路風波、走過艱辛、開創願景的美好部落,心中複雜的不知如何訴說。

倚岕頭目,總是帶著極淺的笑,靜靜聆聽觀察,眼神裡有智者的光茫。

他的堅持,為司馬庫斯開創一種模式,那不能以經濟上的成就論斷,而是必須親近,感受到部落裡和諧生活,安心照顧的氣息,那種互助互信的人性,不是金錢所能計算的價值。在部落尋找出路時,與其說司馬庫斯開創一種新模式,不如說真實的回歸一種共享互助的部落傳統,讓不同部落參考學習,也讓山下高度資本化的漢人社區,重新省思原有的互助體系,重建里山的思維。

倚岕頭目主迎而去,相信他在彩虹橋的彼端,依然靜靜地守護著,他最摯愛的司馬庫斯。

僅以此文,記憶讓人尊敬的Icyeh Sulung頭目。

※本文轉載自漂浪。島嶼--mu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