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鴛鴦共舞的綠色精靈:東亞黑三稜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與鴛鴦共舞的綠色精靈:東亞黑三稜

2012年12月25日
作者:李孝勤(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所)

※前幾週我們相繼認識了高山上的鐵線蕨長相平凡卻不簡單的台灣躉屬植物,以及守護著海岸線的沙丘植物--濱刺麥,從這些豐富多元的植物相,就可窺知小小台灣島的得天獨厚之處,而人跡罕至的高山湖泊中,又有什麼在等待著我們呢?本週專欄將透過研究人員的觀察,為大家介紹秘境中的綠色精靈。

推開沉重的木柵欄,走在兩旁主要由台灣杜鵑與台灣扁柏組成的森林小徑上,約莫十數分鐘開始聽到腹斑蛙給、給、給的叫聲後,就知道鴛鴦湖到了。走往平時的下船處,與研究室夥伴一同將橡皮艇打飽氣,調查器材放到船上,準備開始這次的植物調查。

下船處

自然豐美的鴛鴦湖

鴛鴦湖位於鴛鴦湖自然保留區內,湖水面海拔約1,670公尺,湖面約3.75公頃,沼澤地約2.2公頃,東西長約595公尺,最大寬度約135公尺,最窄處約為20公尺,為一東西狹長似湯匙狀之高山湖泊。湖域周遭有許多特殊稀有的植物,如東亞黑三稜(Sparganium fallax)、小葉四葉葎(Galium trifidum)、白穗刺子莞(Rhynchospora alba)、箭葉蓼(Polygonum sagittatum)、鴛鴦湖燈心草(Juncus tobdenii)、鴛鴦湖細辛(Asarum crassusepalum)、棲蘭山杜鵑(Rhododendron chilanshanense)、鴛鴦湖龍膽(Gentiana flavomaculata var. yuanyanghuensis)等。

隨著橡皮艇的前進,水道兩旁看到的是一排排與水毛花(Schoenoplectus mucronatus subsp. robustus)混生的東亞黑三稜,也是本文所要介紹的主角。

湖中的綠精靈

東亞黑三稜屬全世界約有15種,台灣僅一種。東亞黑三稜主要分布在東亞如日本、緬甸、印度等地。東亞黑三稜是1972年在台灣發現的新紀錄科植物,學者推斷是由候鳥攜入傳播的,最初在鴛鴦湖發現,之後在神祕湖、花蓮瑞穗低海拔森林內溼地亦有記錄。東亞黑三稜為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植株單一或由基部分歧,具有走莖,高40-80公分。葉基生,排成兩列;葉背基部中肋明顯凸起,具葉鞘。花單性,雌花與雄花均集生成球狀並著生在同一花軸上;球狀的雄花序4-7個集生在花軸頂端呈長穗狀;雌花序4-7散生排列在花軸的下半部,每一個雌花序的相對一側並各有一葉狀苞片;果為堅果,不開裂,卵形,長約5 mm,徑約2 mm。

雄花序

湖淺處,精靈舞動

鴛鴦湖最深處可達15公尺,而東亞黑三稜則生長在湖岸兩旁的淺水區,主要以地下走莖繁殖,常沿著湖岸成群生長,數量極多且甚為繁茂,具有聚集湖邊有機質及土壤之功能,如果從空中俯瞰,植物群落成塊狀鑲嵌在湖面上,在天氣好時清澈的藍天搭配東亞黑三稜的翠綠便像一幅美麗的畫。

東亞黑三稜在湖域的分布情形

四季遞嬗,展現不同面貌

鴛鴦湖的東亞黑三稜族群在不同季節也會有不同的變化,在春夏生長季時會大量繁殖,在湖域的淺水區水道上會長滿了東亞黑三稜,連划船都變的困難許多,常常需要撥開東亞黑三稜才得以前進,但夏天如遇到颱風大雨常常會一次將東亞黑三稜沖掉,湖域又會變的乾淨許多。而秋冬之際湖中的東亞黑三稜葉片會呈現枯黃之狀,湖域看起來變的冷清、蕭瑟許多。東亞黑三稜也會隨著鴛鴦湖的水位變化呈現不同的風貌,水位高時部分湖域的植株來不及挺水生長,伴隨著水綿就會呈現出有如水下森林般的特殊景象。

春季生長繁茂的東亞黑三稜 夏季的東亞黑三稜
 秋季開始枯黃的東亞黑三稜冬季枯黃的東亞黑三稜

稀有綠靈,台灣僅此一種!

東亞黑三稜的生育環境狹隘,在台灣目前野外僅三處有記錄,黑三稜屬植物多分布在溫帶地區,而出現在台灣僅此一種,實為稀有之水生植物,目前在鴛鴦湖與神祕湖的族群數量尚穩定,但湖泊演替為不可逆之過程,未來演替過程中必遭陸生植物所取代,據聞目前已有保育人士將部分植株移地保育,進行種源保存;民眾未來如申請進入鴛鴦湖、神祕湖等自然保留區的湖泊時,除了欣賞水生植物之美外,也請儘量避免製造太多的人為干擾,影響到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

水中的東亞黑三稜,如同水下森林般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彭鏡毅、呂文賓 (2003) 鴛鴦湖自然保留區常見植物解說手冊(一)。行政院退輔會榮民森林保育事業管理處。

 

※ 本文與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