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分散式太陽能發電 正在「革命」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中國分散式太陽能發電 正在「革命」

2013年04月18日
作者:李碩(綠色和平中國區氣候與能源主任)

對大多數中國再生能源觀察家來說,令人驚歎的發展資料早已成了家常便飯。2012年中國的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為1590萬千瓦,使其累計並網風力發電能力增加到6100萬千瓦,已經連續四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風電市場。

最近的各項政策使得個人屋主自行發電、多餘電力接入電網成為可能。 圖片來源:Alex Hofford / Greenpeace

在太陽能方面,中國領導層在「十二五」規劃中最終樹立了到2015年裝機規模達到2100萬千瓦的目標,是原來目標的4倍還多。然而,彷彿覺得這個目標還不夠宏大似的,在中國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一次講話中做出有關暗示後,再生能源業內又產生了「十二五」目標將被進一步抬高到3500萬千瓦的預期。

然而,在這個規模上的巨大擴展背後,另一場再生能源革命正在悄然展開。

儘管很少有人注意到,但中國的新領導集體正在採取措施,解決清潔能源前期發展階段裏留下的問題,也就是突破風能和太陽能發電上網問題的巨大瓶頸。同時,中國的決策者也在掀起一場分散式再生能源發電革命,這樣普通人也可以為電網供電了。

風電政策的轉變

2011年底,對中國再生能源發展進行回顧和調整的趨勢初顯,2012年時變得更加清晰。從去年春天開始,中國的最高經濟計畫機構——國家發改委採取了一系列高級別的干預措施。

最引人注目的是,李克強(時任副總理,現任總理)直接提到了再生能源上網的相關問題。這意味著中國樹立了強大的政治決心,要突破風能發展中的主要瓶頸,即電網建設跟不上風電投資熱潮的腳步,導致風力發電機空轉的問題。

應對上述再生能源上網問題負責的是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然而,2012年8月13日,溫家寶總理對國家電網公司的工作做出批示,讚揚其在貫徹政府風電並網政策上所作的努力,使中國並網風電躍居世界第一。這意味著,電網與再生能源之間長期的僵局開始出現鬆動。

有趣的是,在上述批示之後,中國有關部門迅速推出了後續政策。2012年9月,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於申報分散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範區的通知》。《通知》邀請中國各省市自治區申報「數量不超過3個,申報總裝機容量原則上不超過50萬千瓦」的示範區,並將當地用電需求較高的中東部作為優先地區。這一政策的結果尚未清晰顯現,但即使對於長期力推分散式能源發展的國家能源局來說,這也是迄今在鼓勵分散式太陽能發電方面最有力的政策。

長期以來,中國分散式太陽能發電的發展雄心一直受阻於繁縟的電網接入手續,這主要是國家電網不願意履行自身的應有責任,簡化並網接入程式的結果。但是,國家能源局公開宣佈上述需要電網切實配合的行動,顯示出其充足的信心,並且有望推出更加有力的政策。一些業內人士甚至將其視為中國苦苦掙扎的再生能源產業一個可能獲得重大突破的時刻。

國家能源局的信心很快得到了印證。10月26日,國家電網頒佈《關於做好分散式發電並網服務工作的意見(暫行)》,宣佈啟動分散式光伏發電支持政策。從11月1日開始,位於用戶側不超過6兆瓦的光伏發電項目可免費接入電網。國家電網態度這種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消除了分散式太陽能發電發展的一大障礙,被人們普遍視為釋放中國巨大分散式太陽能發電潛力的重要一步。

令人振奮的消息接踵而至。2013年2月27日,國家電網又頒佈《關於做好分散式電源並網服務工作的意見》,宣佈將支持政策的範圍擴大到風電、天然氣、沼氣和地熱發電。

中國再生能源的新時代

上述這些發展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體現了將中國再生能源發展推進到一個新階段的決心。在這個新階段,中國將對前一階段迅速但問題多多的發展進行盤點,解決其中的電網接入等關鍵問題,至今仍被大大忽視的分散式再生能源發電市場也有望成為主流。

最近的政策變化體現了對上述問題重要的「政治意識」,從樂觀的角度來看,也體現了中國在能源生產和消費思維模式上的變化。對此,最有力的證據就是2012年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最高領導層呼籲「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與「十二五」規劃相比,此處用詞發生了一個看似微小、實則十分重大的變化——從「改革」變成了「革命」。

這個大膽的提法表明中國要實現雄心勃勃、翻天覆地的變化。的確,有了國家電網的新政策,那些受到鼓勵的個人都可以在自家屋頂上安裝光伏板,成為能源供應者。據測算,中國可利用的屋頂面積達到約3.16億平方米,如果能夠得到充分利用,那我們或許真的離一場「能源革命」不遠了。

如果最近的各項政策不是曇花一現的話,很可能未來幾年就能看到小型分散式再生能源項目雨後春筍般冒出來。那麼,個人屋主自行發電、多餘電力接入電網的未來能源模式也就不難想像了。

儘管每個分散式發電裝置的規模比集中式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場(中國此類電場很多)小得多,但對這種發電形式的強調能夠讓中國的能源生產逐漸脫離骯髒的煤炭,促使電網變得更加智慧、更加靈活。如果這個方向切實可行,甚至還有可能影響到中國未來能源的整體構想和規劃。

變化在切切實實地發生。就在國家電網的支持政策發佈兩個月後,第一個分散式光伏發電用戶在山東青島正式接入電網。其他項目也迅速跟上,如綠色和平組織在北京的5千瓦屋頂光伏發電試點專案。截至2013年2月,國家電網已經收到了超過100件入網申請。如今國家能源局和國家電網已經制定了到2015年實現分散式太陽能並網發電1000萬千瓦的目標。

小型太陽能供應商所需的價格保證

儘管再生能源發展表現出上述一系列積極跡象,但中國距離能源革命的宏達願景依舊很遙遠。首先,中國必須填補現有的漏洞。綠色和平組織的《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2》指出,中國一些地區的棄風比例(比如為了解決對電網的輸出問題而關閉風力發電機)高達20%,造成的電力損失相當於330萬噸標準煤。

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加強不同政府機構間的規劃和協調。同時,還要建立堅實的管理框架和執行及監測機制。

其次,對方興未艾的分散式可再生電力供應者來說,在國家電網的相關標準出臺之前,電網的接入問題並不能算是完全解決。更重要的是,新興分散式能源還沒有專門的價格機制。目前,分散式太陽能專案每度電只能按照燃煤脫硫標杆電價得到0.35到0.4元的收益,比大型並網電場每度1元的收購價格低得多。

然而,國家發改委最近發佈的一份檔說明決策者目前並沒有考慮為分散式能源業主制定有利的價格。這與上文中該領域的進步似乎背道而馳。中國亟需出臺專門為分散式光伏量身定制的固定上網電價,這一電價應當至少保證分散式光伏項目業主向電網輸出的電力價格能夠與集中式太陽能發電廠的電價和收益率持平。

只有採用上述措施,中國的再生能源產業才能在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