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系列】生物多樣性的流行解碼 | 環境資訊中心

【Cross系列】生物多樣性的流行解碼

2013年08月20日
作者:SereneLife、夏洛克;繪圖:恰恰狗

※時尚產業自19世紀興起後,便持續蓬勃發展,深入人們的生活,此過程中,您知道生物多樣性也不斷為時尚產業提供原料及設計靈感嗎?然而,時尚產品在原料獲取、加工製造及購買後回收的過程中,也對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傷害。為促進時尚產業永續發展,許多跨領域概念如「生態時尚」、「環保時尚」、「永續時尚」也相繼被提出,而消費者也可以在選購、使用時尚產品的過程中稍微多花心思,以減輕時尚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的傷害。

流行解碼,插圖作者:恰恰狗。

時尚產業整體可分為設計、紡織、成衣與配件生產、銷售等四部份。如果用「服裝設計師開始建議顧客『應該穿什麼』」來界定時尚產業的興起的話,那麼時尚產業誕生至今還不到兩百年。

19世紀中葉,有「時裝之父」稱號的Charles Frederick Worth(1825~1895)在巴黎開啟了時尚產業,不僅掀起了巨大的時尚潮流,同時也是第一位透過真人模特兒來展示服裝的設計師。此後,由於經濟發展、中產階級的財富累積,時尚產業也隨之蓬勃發展,如今全世界共有巴黎、紐約、倫敦、米蘭等四大時尚中心,所舉辦的時裝週牽動著全球時尚潮流。根據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全球紡織、服裝及奢侈品產值已突破3兆美元,2016年估計產值將超過3.7兆美元。

生物多樣性所提供的原料,是時尚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然而當今時尚產業的主流發展模式卻威脅了生物多樣性的存續,因此如何促進生物多樣性的永續利用,以達到時尚產業的持續發展,就成為業者與消費者的重要課題!

生物多樣性為時尚產業的原料與靈感泉源

時尚產業對生物多樣性最主要的依賴是在原料的取得,包括植物性的棉花、橡膠、木材、麻與樹脂,以及動物性的皮革、毛料與毛皮。這些原料有些是從野外採集、獵捕,有些則是由人為栽培、畜養,其中後者雖然不需要從野外獲取原料,卻還是需要依靠生態系服務以維繫栽培與畜養的環境,例如推動農田生態系以及放牧草地的物質循環。此外,來自石化原料的合成纖維也可算是源自遠古的生物多樣性,其中的聚酯纖維與棉花共同佔了全球80%的衣料生產量。除了原料以外,生物多樣性也是時尚設計的靈感泉源,例如以動物的圖像、條紋及斑紋做為設計的素材。

待採收的棉花田。圖片來源:http://www.flickr.com/photos/70671301@N03/6583128607,本圖符合CC授權使用。

不永續的時尚產業將威脅生物多樣性

時尚產業造成生物多樣性流失的機制主要可分為「棲地破壞」、「過度利用」以及「汙染」等三類。在此依照生產週期的順序,分別從「原料取得」、「加工製造」以及「購買後處理」三方面介紹時尚產業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 原料取得

合成纖維是來自石化原料,其鑽探、開採過程皆容易造成棲地破壞,尤其當事故發生導致石化原料洩漏時,更會造成大規模的汙染,導致生物多樣性流失。另外,某些原料來自野外生物,對於這些生物的過度利用會造成野外族群量下降,例如採集獵捕爬蟲類(鱷魚、蛇、蜥蜴等)、海豹、珊瑚、貝殼等生物,用以製造皮革、纖維、染料、配件(手鐲、項鍊等);而某些已經瀕危的物種,更因為盜獵而導致族群量進一步下降,如為了生產昂貴的沙圖什(Shahtoosh)披肩而遭受盜獵的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i)。

藉由人工栽培畜養動植物而獲取的原料,其栽培畜養過程也可能威脅生物多樣性,包括為了獲取栽培畜養所需的資源,以及過程中排放的化學物質與廢棄物。以棉花為例,棉花栽培面積雖然只佔全球農地面積的2.4%,卻佔了全球每年農藥使用量的11%,這些農藥若未經妥善處理將造成汙染。而且,栽培棉花需要大量的水,據估計栽培每平方公尺的棉花田,需消耗550-950公升的水;換句話說,栽培一公斤棉花需要7,000-29,000公升的水。大量的用水為環境帶來沉重的壓力,例如烏茲別克為栽培棉花而從裏海取水灌溉,使裏海面積減少了一半,導致24種原生魚類中已有20種滅絕。

動物畜養方面,全球對喀什米爾羊毛需求的成長,使中亞地區喀什米爾山羊的數量及牧養範圍增大,威脅其他物種的生存,如塞加羚羊(Saiga tatarica,IUCN極度瀕危等級)、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i,IUCN瀕危等級)及喜馬拉雅藍羊(Pseudois nayaur),同時也升高了牧羊人與雪豹(Panthera uncia,IUCN瀕危等級)的衝突,使當地居民會為了保護羊群而殺害意圖獵捕羊群的雪豹。此外,畜養動物的飼料需求也可能威脅生物多樣性,例如在柬埔寨為了畜養鱷魚而捕捉淡水蛇類作為飼料,造成淡水蛇類族群量下降。

全球喀什米爾羊毛市場的成長威脅雪豹的生存。圖片來源:http://www.flickr.com/photos/53741885@N00/8429998299,本圖符合CC授權使用。

  • 加工製造

加工製造過程不僅需要大量的水與能源,同時也會產生大量的化學物質與廢棄物。例如從石化原料製造合成纖維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溶劑與重金屬,其他加工製造過程如羊毛洗毛、亞麻脫膠、鞣皮、漂白、印花與染整也會使用大量有毒化學物質,若未經妥善處理將造成水、空氣與土壤汙染,進而威脅生物多樣性。

  • 購買後處理

衣物購買後的清洗、烘乾與熨燙也會持續消耗水與能源,根據2006年的英國報告指出,一件棉質T恤清洗、乾衣所消耗的能源,佔其生命週期整體能源消耗的60%。除了消耗水與能源,清洗過程所排放的廢汙水也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例如合成纖維製造的衣物在清洗過程中,可能會有纖維片段跟著廢汙水流到海洋,威脅海洋生物的生存。

時尚如何對生物多樣性保育做出貢獻?

時尚產業雖對生物多樣性帶來眾多負面影響,但若能改變作為,對環境保護付出心力,其影響力極為可觀。目前有不少環境組織與具環保意識的公司,提倡從整個產品的生命週期思考對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的衝擊,從原料來源選擇乃至生產製程、服裝展出等,提出對環境更友善並納入生物多樣性的作法。例如「良好棉花計畫(The Better Cotton Initiative, BCI)」邀請巴西、巴基斯坦、印度、中西非區域工作組織與專家學者共同訂定棉花的生產原則與標準,此計畫致力於保障棉農合理薪資與權益,並整合供應鏈與市場資源,輔以強大有力具學習性的論壇,以促進資訊、數據交流,結合市場經驗,讓友善環境生產之棉花能更普及於紡織業與時尚產業。

其中,棉花生產原則與標準中,除了明列病蟲害防治措施、優化水資源利用、關心土壤健康、維持棉花生產品質、兼顧農民權益等面向,更提及需提高農田內與周圍之生物多樣性。除了良好棉花行動之外,國際有機運動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 IFOAM)、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Fairtrade Labeling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 FLO)等,亦以認證機制確保棉花的生產過程符合有機與環境友善概念。

全球有機紡織品標準,轉載自:http://www.global-standard.org/此外,針對紡織品生產製造過程,可參考「全球有機紡織品標準(Global Organic Textile Standards, GOTS)」所規範之檢測與認證標準,相關項目包含:纖維種植與取得方式、產品加工鏈之用水、化學物質管制,以及管制銷售、回收程序,以期降低對環境的衝擊,並提供不同的標籤等級供消費者識別。目前GOTS認證之產品範圍極為廣泛且極具公信力。

針對動物資源之管理與使用,時尚產業應謹守華盛頓公約(CITES),拒絕非法走私貿易瀕絕物種,甚至應換以不同原料使用。由於動物的毛皮多作為皮件、皮包、皮帶等皮件飾品,烏甘達、玻利維亞政府為皆制訂國家層級之生物貿易計畫(BioTrade Programme),永續管制鱷魚皮,並與零售商建立夥伴關係,讓保育生物多樣性的概念不僅止於法律,而是直接融入商業模式中扼制非法貿易。在秘魯,政府更於鄉村創立合法且有組織的羊駝毛市場,此一顧及在地經濟發展之模式更能有效杜絕盜獵行為,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之存續。

由於生物多樣性與時尚產業為跨領域之議題,「降低紡織業對環境衝擊組織(Reducing the Impact of Textile on the Environment, RITE)」每年舉辦跨域對談之研討會,期能激發更多元的解決方案。近年來,時尚伸展舞台也開始出現以生態意識為訴求的走秀活動,標榜生態環保概念的時裝設計大賽亦逐漸獲得注目,例如香港非營利組織Redress舉辦「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The EcoChic Design Award)」,即鼓勵時裝界新秀設計師能將節水、節能、回收再利用等可持續發展概念融入設計之中,盼時尚界能更具環境保護意識,運用各式行銷方式傳達正確的生物多樣性保育之概念,並以實際作為產生正面影響,共同為環境乃至於整個生態系統而努力。

時尚與生態、永續的跨領域結合,將可減輕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的影響。圖片來源:http://www.flickr.com/photos/36231039@N04/4165416963,本圖符合CC授權使用。

儘管已有許多環境組織針對時尚產業推展生物多樣性保育與環境管理措施,消費者意識也逐漸抬頭,但原料取得管道與產能仍太少,以有機棉為例,其僅佔0.18%的棉花產量,環境標籤之認證也多專注於有毒物質管制、節水等措施,對於生物多樣性的直接驗證卻無定量標準,標榜與訴求生態保育的品牌亦無規範,消費者也難以辨別,因而易陷入「漂綠」的迷幻陣中;支持環境友善的店家,仍需背負較高成本,此有賴政府制定政策支持致力於生物多樣性與環境友善之中小型企業。由此可知,時尚產業未來如何為生物多樣性保育盡分心力,仍有賴更多跨界對談與創新行動。

消費者可以做什麼呢?

除了時尚產業,消費者也可以在選購、使用服飾、配件的過程中,為生物多樣性做出貢獻,具體下手處包括:

1. 盡量支持公平貿易,或是在原料取得、生產製造過程中對環境較為友善的產品,甚至是對自己的愛用品牌施壓,讓他們能夠為自家產品的生產製造過程多負起責任,減少對環境、生物多樣性的負面影響。

2. 發揮創意,用同樣的衣服配件做不同的搭配。例如一位印度女生前起年發起了一個「Uniform Project」計畫,挑戰在一年365天用同一件黑色洋裝做不同的搭配

3. 將完好堪用、不太用得到的二手衣回收、轉送給有需要的人。

4. 以上雖然提出了多種方法,最根本的還是在消費的抉擇上能更慎重,在購買前的想想:「我真的需要它嗎?」

※本文與BiodiversityX同步刊登

關於BiodiversityX
「BiodiversityX」是一群熱愛、關心生物多樣性的朋友所組成的團隊,時而認真嚴肅,時而天馬行空。團隊的目標是透過分享關於生物多樣性的資訊、議題與點子,同時與大家一起腦力激盪,使生物多樣性與不同的領域、觀念激盪出新的火花,藉此讓更多人在生活周遭發現生物多樣性的蹤跡、了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並且在生活中找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下手處,進而重建人與自然間的和諧關係。

※ 「X」即「Cross」,我們將其意表為人類與生物多樣性的交會處是無所不在並息息相關。而BiodiversityX文章將每兩個禮拜於生物多樣性專欄中刊登,告訴您生物多樣性其實就環繞在我們的生活中,請您密切鎖定【Cross】系列文章,期待我們一起從周圍的小細節體驗生物多樣性的奧秘及重要!

【Cross系列】系列文章

【參考資料】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   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