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樟素迷惑】我不是沙士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黃樟素迷惑】我不是沙士

1984年11月01日
作者:楊憲宏

黃樟素事件發生後,民眾普遍拒喝沙士,不管消費老文教基金會公布的內容,對含黃樟素與不含黃樟素的「沙士」全部一視同仁。許多製造所謂不含黃樟素的「沙士」公司,呼冤不已,認為政府沒有好好保護這些「合法廠商」。

國內許多飲料食品專家有一個共同的疑問。「有『不含黃樟素』的沙士嗎?」

尤其是黑松公司在9月間買下各大報半版廣告,打出「不含黃樟素的沙士」後,在國內了解飲料製造過程內情人士間,更引為話題。


不加黃樟素就不是沙士

真的有「不含黃樟素的沙士」嗎?

根據韋氏字典,沙士(Sarsaparilla)是一種加甜的碳酸飲料,與麥根啤酒(Root beer)相似;主要特色是加了樺樹油與黃樟油。

中國國家標準對沙士並無定義。不過,約定俗成的看法是,沙士是加了黃樟素的;不加黃樟素就不是沙士。

不是沙士──那麼叫什麼呢?

麥根啤酒(Root beer)應是正確的稱呼。

經過這番定義後,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今年8月15日出版的沙士檢驗報告中,曾經出現一整列「黃樟素含量為零」的「沙士」,身分就明朗了。

那些全是麥根啤酒──不含黃樟素根本是天經地義的事。麥根啤酒與沙士是兩回事,除了不以黃樟素為添加香料之外,基本配方與沙士也不相同。不過,不太注意的話,喝到「麥根啤酒」的消費者只會覺得,「這瓶『沙士』好像不太夠味」而已。

麥根啤酒是美式產品,美國是禁用黃樟油為食品添加物的國家,「沙士」因此不能在美國存在,美國飲料界為此創作出這種類似沙士風味的產品。由於是以麥根為主要釀製材料,而且很有啤酒泡沫感,而稱為「麥根啤酒」。雖然有一個「酒」字,它卻是完全不含酒精成分的碳酸類飲料。

有興趣的問題是,大約3年前,「麥根啤酒」就已進入臺灣,但時至今日,臺灣民眾的眼中仍只有沙士,沒有「麥根啤酒」。就連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做檢驗的人員,也對「麥根啤酒」一無所知。


麥根啤酒立名的兩難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名精熟飲料市場的研究人員指出,以目前臺灣的飲料市場現況,想打出一種新產品非常困難,所花打知名度的廣告成本是天文數字。這是為什麼引入「麥根啤酒」的人,硬是把不是沙士的東西叫成沙士:想「搭沙士便車」,反正消費者不會分別沙士與麥根啤酒的不同。

另外的傳聞是,當時開發「麥根啤酒」的廠商,一度想以「麥根啤酒」打名號,但是「啤酒」兩個字是公賣局的獨家標幟,誰也不能隨便動用。

「啤酒」不能用,就只剩「麥根」兩字,廠商只好補上「沙士」,對消費者而言不管是「XX沙士」或是「沙士」,全是沙士。也許起初廠商有意花消費者心中分別出「麥根啤酒」與「沙士」的不同。基於廣告成本、命名的細節等考慮,還是硬是搭了沙士「便車」。

事實上,「麥根啤酒」以沙士「化裝」上市之後,市場成長相當不錯,接受度很高,於是同類飲品的廠牌也多起來,一齊做了沙士「快車黃魚」。

好日子大概過到去年6月27日,這一天行政院衛生署公布了14種香料限制使用於食品中,其中一種是黃樟素,衛生署標準是不得高於1ppm。這是採取了歐洲標準。不過就風味看來,1ppm的量,加與不加幾乎是同一回事。換句話說,規定不得高於1ppm,與禁用意義幾乎相同。

飲料業的說法是,這時真正的沙士加黃樟素的量大約都在30ppm左右。幾家廠商認為馬上向衛生標準看齊,從30ppm下降至1ppm以下,消費者也許會認為,沙士「風味變質」。這是為什麼衛生標準公布1年2個月後,各牌沙士黃樟素含量雖有下降,卻仍然未達理想的「說辭」。

他們想逐漸下降,避免消費者發現「味道不對」。不過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的人持不同看法:「降了1年2個月還無法達到標準,未免說不過去吧?」


我不是沙士,我是麥根飲料

這時生產配方中沒黃樟素的「麥根啤酒」的廠商,心情矛盾可想而知;黃樟素列管之後,就口味而言,沙士反而逐漸要向「麥根啤酒」看齊;但沙士仍可「名不符實」的在市場上來來去去──「麥根啤酒」正名卻永無期日。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公布檢驗之後,一家生產「麥根啤酒」的公司,還大作廣告,說他們的沙士「不含黃樟素」。是一種順水推舟的投機想法。其實這時是他們為「麥根啤酒」正名的最好時機,要做廣告,就應做「我不是沙士,我是麥根飲料」,可惜廠商這時仍持既想攀沙士之名,又不願給扯入黃樟素漩渦,結果一錯再錯。

根據聯合報新聞供應中心的調查,沙士風波後,大約有一半的人從喝沙士變成不喝沙士,而且不管是不是含黃樟素。搭沙士便車的麥根啤酒,在這種情形下,自然很難倖免於難。

一名食品專家說:「麥根啤酒進臺灣市場,先是搭便車,後來是搭錯車。」「搭錯車」說得一點不錯。

假如3年前麥根啤酒進軍臺灣市場時,就與沙士畫清界限,沙士風波根本影響不到它。

假如黃樟素事件出現之後,麥根啤酒能及時「正名」,風暴也不至席捲它。廠商不從這角度想,卻去怪衛生單位,不能照顧「合法廠商」,是求己太鬆而責人太嚴。

由沙士的定義引出一件事──沙士不加黃樟素之後,還可不可以叫沙士?如果廠商仍然要用沙士之名,有沒有違反衛生法、商品標示法等等有關規定?

衛生單位已注意到這件事,不過主管機關認為處理起來非常棘手。他們表示:「要辦起來七彎八拐,不過不是辦不成。」

「不是辦不成」的意思是,只要不含黃樟素,就不合沙士定義;衛生單位就可用商品標示法中,不合標示的條文,迫使沙士改名。意思是「沙士」2字可能在臺灣的飲料市場上消失。


若不正名則欺騙消費者

很多食品衛生專家都同意,沒有了黃樟素,也就沒有了沙士。可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家廠商打算改名或正名,一名食品檢驗人員說:「已不算是沙士的飲料,還叫沙士,算不算欺騙消費者?」

最近喝沙士的人,都覺得味道不對,那是因為仿似喝沙士的記憶來「體會」麥根啤酒;這就如同以期待喝酒的心情去喝水一樣,感覺都不是太愉快的。

已有人為這些所謂的「沙士」將來該叫什麼名字而感到興趣,「非沙士」可能是理想的叫法;就如同當年我們叫一些不像肥皂的清潔劑為「非肥皂」一樣。

原載民國73年11月聯合月刊

※ 本文轉載自《我們不是天竺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