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農業局昨日邀集衛生署、商檢局等有關單位評估農產品及穀物燻蒸劑二溴乙烯(EDB)的安全性,決定立即撤銷二溴乙烯農藥許可證,停止進口,並請衛生署儘速對進口穀物的二溴乙烯含量商定處置辦法。
二溴乙烯這種燻蒸劑在美國被大量使用,2年前美國環境保護署發現其可能含有致癌的因子,引起了相當爭論。
會中其他結論包括:
──撤銷經濟部以前公告的83%二溴乙烯乳劑及100%溶劑的使用方法與範圍。
──請商檢局及臺灣植物保護中心加強研究其他可行及有效的取代品及方法。
──目前臺灣省青果合作社還庫存1千公升的二溴乙烯,應該妥為保管,今後使用時應先向農林廳報備核准。
目前外銷日本的本瓜、荔枝、芒果、柑橘等4種水果,還在使用二溴乙烯燻蒸劑,對於其使用安全,有關單位應加強督導管理。
美國穀物燻蒸劑二溴乙烯(EDB)的使用安全顧慮目前已成全球關注的焦點。
是否馬上全面禁用二溴乙烯,美國政府頗感棘手,問題最近在環境保護局與農業部之間酣戰不休。2月3日出版的美國「科學」周刊,形容二溴乙烯事件是「在慢火燉煮7年後,終於沸騰」,再也蓋不住。
二溴乙烯用做防霉殺蟲農藥已有40年,一直到1970年科學家才發現二溴乙烯並不是如過去所以為的「會完全揮發,不會殘餘」的農藥,當時最引人注目的研究是在經防霉處理3個月後的小麥,仍可以檢定出10億分之500的殘量,以及發現二溴乙烯在實驗鼠身上有「直接強力致癌性」。到了1977年,美國環境保護局第一次表示要禁止二溴乙烯用為農藥,但二溴乙烯的工廠與使用人馬上就運用壓力讓環保局講不出話來。
7年來,爭論一直在學者專家之間進行,甚至連去年美國環保局毒物組涉及包庇廠商案中,也包括了二溴乙烯的污染問題。由於幾年來農戶把二溴乙烯拿來噴灑農地,殺死土壤寄生蟲,有專家懷疑二溴乙烯已經污染地下水。
去年9月,加州、佛羅里達州、夏威夷、喬治亞州相繼發現,部份地區地下水確已受到二溴乙烯污染,整個事情才掀開來。
5個月來,佛羅里達州的行動最為積極,除了迅速公布食品中殘餘量不得超過10億分之1外,還禁賣消費市場中的76種穀物製品,因為這些產品殘餘二溴乙烯量在10億分之15至20之間。
二溴乙烯是美國生產穀物必用的農藥,目前美國小麥、玉米、大麥、燕麥、稻米、黑麥的儲量大約有77億浦式耳(2772億公升),美國農業單位承認,這些穀物中5%受到二溴乙烯污染;但是糧食專家卻認為有50%受到污染。由於柑橘和葡萄柚也使用二溴乙烯,因此也有污染嫌疑。最近加州一份報告便指出,佛羅里達州的柑橘「在果實內髓中發現二溴乙烯殘量」。
由於二溴乙烯用途廣,農業污染範圍很大,馬上禁用可能造成美國極大的經濟損失。最近農業部帶領農業公會與二溴乙烯化工廠不斷請願,因此2月份的「科學」雜誌說:「美國全面禁用二溴乙烯可能會延遲至1986年。」
不但如此,美國聯邦政府到現在還訂不出二溴乙烯在農作物上的容許殘餘量標準。照進度,環境保護局將在今年3月訂出標準,但是已有政府官員表示,佛羅里達州政府所訂的「10億分之1」的標準太嚴,會使美國農業經濟承受不了,容許殘量標準看樣子勢必難產。
二溴乙烯在臺灣可能產生的問題大致可歸納為兩類。
一是臺灣每年自美國進口大量穀物,這些穀物是否含有二溴乙烯,或甚至超出國外所許可的安全含量,是大家關心的事。
據商檢局表示,他們曾經抽查18批美國進口穀物,發現二溴乙烯的含量都「甚低」。
衛生署有關官員也認為,臺灣並沒有二溴乙烯的含量標準,向美國出口穀物利用二溴乙烯燻蒸劑通常是應國外進口業者的要求;而我國業者似乎並未作此要求,因此臺灣如果有含二溴乙烯的進口穀物,顯然被摻雜了其他國家的穀物。
不過衛生署官員昨天也表示,儘管商檢局抽查臺灣進口穀物二溴乙烯約含量不高,但相關資料仍相當缺乏,該署將在近日內召集有關單位儘速作調查,必要時也將訂出一套本國的二溴乙烯含量標準。
另外一類可能產生的問題是二溴乙烯目前在我國使用的情形僅係針對外銷日本的本瓜、荔枝、芒果、柑橘等4種水果,它所製造的困擾會不會損及這4種產品的未來外銷。
昨天經濟部農業局召開的安全評估會議中,已指示省青果合作社庫存的1000公升二溴乙烯應作妥善管理。
但是據有關官員表示,日本目前對二溴乙烯的態度仍未明朗,可能要到今年9月1日才會發布停用的禁令。
目前日本政府准許使用二溴乙烯篇水果燻蒸劑,所以短期間外銷水果還不會構成困擾,而且根據日本的1ppm的含量許可標準,我國過去外銷的檢驗都能符合標準。
不過在未雨綢繆的情況下,臺灣植物保護中心已奉命加強研究其他可行的代替物及方法。目前據說利用X射線及冷藏處理可以代替二溴乙烯。可是,如此禁、禁、禁,真的有用嗎?
在美國贊成使用二溴乙烯的農產品輸出壓力團體奔走下,二溴乙烯問題恐怕還有得爭吵的。
原載民國73年2月10日聯合報3版
※ 本文轉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