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直銷來的毒物-二溴乙烯】農藥沾在美國果皮上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從美國直銷來的毒物-二溴乙烯】農藥沾在美國果皮上

1983年12月30日
作者:楊憲宏

紐約時報本月22日報導,美國環境保護局正調查有關麵粉、橘子、玉米粉受致癌農藥——二溴乙烯高量污染的事件。

由於美國是大宗穀物輸出國,消息見報後,已引起國內關心食品安全者的重視。許多人擔心,這些受污染的產品可能已出現在國內。

二溴乙烯是一種無色液體除黴劑,1973年便已證實會引起小鼠與大鼠胃癌,而且致癌性強烈,是典型的「基因毒性直接致癌物」,意思是它可以直接在生物。細胞的基因上作用,產生癌變。

動物實驗顯示,二溴乙烯還會引起肝、腎的損害,造成精子、卵子的發育不良。

這只是二溴乙烯在低劑量下便可顯示出來的毒性。根據「紐約時報」報導,佛羅里達環境保護局管制劑量規定,二溴乙烯不得高於10億分之1。但佛羅里達州衛生單位,調查超級市場常用市售食品的結果發現,麵粉、玉米粉、蛋糕、煎餅中二溴乙烯含量從10億分之1到10億分之數百不等。此一結果發表出來,頓時震驚全美。美國的全國電視網在12月22日曾作報導。

穀物所以受到二溴乙烯污染,原因是保存過程中用此種農藥作坊黴劑燻蒸處理。

毒物學資料指出,穀物經過二溴乙烯處理後,可以殘存在穀物上2個月。吃到含有二溴乙烯污染的飼料,生蛋雞可能產下重量不足的雞蛋。

美國勞工部的「職業安全暨健康局」向職業上必需接觸二溴乙烯的工人提出警告,並公布新的工作地安全暴露限制劑量。

紐約時報指出,美國環保局已於今年9月下令在食品防黴燻蒸時停用二溴乙烯,9月30日又以「緊急命令」停止二溴乙烯用於穀類以及土壤殺黴。這是該局有史以來,第二次使用「緊急命令」。

不過,根據瞭解,目前全美只有佛羅里達州對二溴乙烯採取行動。

臺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張為憲說:「過去並沒注意到二溴乙烯在燻蒸後,還會長久殘留在穀物上。」這種防黴劑對動物有強烈致癌性,遠在1973年就已經知道,直到現在才有人採取禁止使用的措施,說起來也有點不可思議。數以萬計的化學物住過去20年內進入人類的食品中,有些在介紹使用之初並未經過嚴格的檢驗。這些化學物這幾年已逐漸出現為害人體的作用。張為憲說:「美國藥物食品檢驗局已經有全盤性的計畫,要檢討過去已許可的各種化學物。」

二溴乙烯具有揮發性,過去認為使用後,可以發散掉,不致殘存。但是從1973年以後便不斷有報告指出,二溴乙烯會殘留。此次佛羅里達衛生局向市售食品抽驗,才證實二溴乙烯不但殘留,而且殘留量還不小。

臺大醫學院生化教授林仁混說:「經過幾次這種事件後,我們對於食品安全,尤其是第三世界的食品安全,實在不能不表示憂慮。」

美國是大宗果、穀物輸出國,二溴乙烯的污染問題,不會只存在於美國本土。第三世界國家,大多不具檢管毒物的能力,安全問題完全操在輸出國手上。林仁混子的發育不認為,臺灣地區也有樣的困擾,如何管制像二溴乙烯這一類「意外」有毒物質輸入,值得好好研究。

面對二溴乙烯問題,衛生單位可以採取的緊急措施應該包括:請求美國官方對二溴乙烯事件提出釋疑,並加強檢管、抽驗進口穀物、柑橘及飼料中二溴乙烯殘量濃度。

原載民國72年12月30日聯合報3版

※ 本文轉載自《受傷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