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階環評審什麼? 淡海二期範疇界定逐條討論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二階環評審什麼? 淡海二期範疇界定逐條討論

2014年03月21日
本報2014年3月2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淡海新市鎮二期計畫」於去年7月確定需進入二階環評後,今年2月底開始展開「範疇界定會議」,以確認屆時在二階環評內要審查哪些項目。今(21日)於環保署舉行第三次會議,繼續討論需不需於二階環評進一步調查、評估當中各項環境因子。

為了準備二階環評的「範疇界定會議」,三場都吸引大量的正反雙方民眾到場關注,之前有民眾並不了解此會的目的,仍把握機會表達自己的反對或支持的意見,但進入到本次會議,已逐漸進入狀況,明確對「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中的項目逐項討論。

此指引表當中的項目共分為地形地質及土壤、水文及水質、空氣品質、噪音震動、廢棄物、能源還有生態七大項,再列出若干項的環境因子,在範疇會議中將逐項確認是否需要將於二階環評作業進一步調查與評估,若無勾選則表示一階環說書已有分析說明,在二階時僅會做必要的資料更新,但能否嚴謹把關,則較受質疑。

不是委員說了算  民眾意見一樣重要!

前次的會議討論完地形地質及土壤與部分的水文及水質兩大項,此次則討論到對水文及水質與氣象空氣品質的項目,雖然審查的速度緩慢,但卻有其珍貴的意義。

長期參與淡海地區守護行動的綠黨成員王鐘銘表示,範疇界定會議是所有環評會議之內最開放民眾參與的環節,其餘皆是由審查委員來做決定,民眾僅能報名旁聽與發言,只是扮演提供意見讓委員做決定的角色,當中最明顯的不同,就是範疇界定會議不會有閉門會議,而且民眾的發言都具有決定性。

主席呼籲:服從多數、重視少數  展民主精神

在此公民參與的精神之下,關心此案的民眾可踴躍提出意見,討論各項因子需不需要進入嚴格的審核;對此,支持淡海二期開發案的民眾感到不滿,以此次討論的「水權」這項環境因子為例,評估項目是飲水地點或灌溉圳路,支持開發的民眾表示「才幾個人要耕種,1/10、1/100不到吧!」而認為不需要因此做調查,甚至表示「民主是少數服從多數吧!」

但擔任主席的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系教授簡連貴則回應「尊重、尤其是重視利害關係人的意見,我認為這才是民主。」也為此系列的會議將如何繼續討論下了註腳。

下次會議暫訂4月15日上午9點半繼續於環保署會議室進行。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