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鯨是一種出了名的殘酷、血腥和危險的工作。在北極地區,船隻為了接近鯨魚,必須在浮冰之間穿梭。一旦風向轉變,或者突然颳起了風暴,浮冰可能在幾分鐘內就彼此靠近,船隻就像是碎片組成的一樣,一下子就被冰壓碎了。許多船隻不見了,還有許多船員死去。舉例來說,有一艘船被格陵蘭的冰撞壞,船員們搭浮在船隻殘骸與裝鯨脂的桶子上,束手無策地在海上漂浮達一個星期之久。事發5天後,他們懇求外科醫生幫他們放血,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喝自己的血來解渴。醫生答應了,但在另一艘捕鯨船出現、救了他們之前,已經死了一半的人。
但幸運的是,通常所需的幫助都不遠。在18、19世紀描繪北方捕鯨業的畫作中,呈現的通常都是滿滿的漁船從前方一直延伸到遙遠的地平線。相較於今天空曠荒涼的北方海域,這樣的場景不免讓人覺得那只是人為的藝術效果,並沒有呈現出真實的景象。但是,當時從事這行業的船還真的是非常多,從1722年起的46年間,光是荷蘭捕鯨船隊就有5,886艘船。
跟歐洲一樣進入工業化經濟社會的北美洲,很快就體認到鯨魚具有很高的價值。到了18世紀,用鯨油點亮了歐洲和美洲的街道、沙龍和客廳。當工業蓬勃發展的同時,鯨魚的使用也更多元化。鯨魚可以用在工業上,幫助潤滑輪子;用來讓開始意識到衛生的社會大眾清洗身體,以及束緊女士們的腰。維持鯨魚供應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隨著18世紀當地鯨魚數量減少,新英格蘭人開始尋找新的漁場。
當北方的鯨魚數量變少了,美國的捕鯨人於是轉向南方地區,追求有著更高漁業生產力的水域。19世紀初,捕鯨成為第一個全球性的貿易。拉彼魯茲所說5個月的「不便」已不存在了。新英格蘭人開始行駛巨大的船隻,並在海上航行3到4年,他們到達世界各個已知有鯨魚聚集的角落,並探索無人探險過的地方。正如同一位19世紀的作家所說的:「航行的時間長到可以稱之為流放。」北極海的捕鯨人喜歡在南方捕獵跟北露脊鯨相似的鯨魚,不過,在19世紀末,抹香鯨是捕鯨人的首選。抹香鯨是知名的偉大戰士,在其死亡前的掙扎中,牠們會敲擊海面,海水因而形成泡沫。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選擇抹香鯨作為《白鯨記》中反傳統的主角,是有道理的。19世紀初期,抹香鯨的油已成為蠟燭或燈的燃料選擇,因為它能產生亮光,又幾乎不會冒煙。(現在所使用的照明單位一燭光(Candlepower),就是以抹香鯨油製成的蠟燭所產生的亮度作為基準。)
在新的捕鯨場相繼被發現之後,鯨魚族群迅速耗盡。到了19世紀中葉,大約有13,400位船員操作650艘美國捕鯨船在太平洋上作業。捕鯨人極度渴望發現新的漁場,並會參考任何新的指引。1848年,一位美國捕鯨船船長穿過白令海峽,到了楚科奇海,發現可供獵捕的眾多弓頭鯨(bowheads whales)。一位編年史作者指出,牠們跟抹香鯨不同的地方是,弓頭鯨可以輕易就被刺中,像羊一樣死去。
一年後,154艘船在這處冰封且危險的海域中捕獵弓頭鯨。捕鯨業能夠蓬勃發展,僅因捕鯨人不斷找尋及發現鯨魚尚未被屠殺的新漁場;這種漁業能維持這麼久,是因為當理想的品種數量減少時,捕鯨者人就逐步將目標轉換到較不受喜愛的品種。回顧這一段歷史,不難發現從17到20世紀,鯨魚一個地方接著一個地方、一個種類接著一個種類地消失。
獵殺海洋:一部自我毀滅的人類文明史
作者:Callum Roberts;
譯者:吳佳其
出版社:我們出版
出版日期:2014-3-6
ISBN:9789869024617
人類足以輕易地終結海洋生物!1741年,飢餓的探險家在白令海峽發現成群的斯特勒大海牛,之後不到30年,這種溫馴的野獸就遭人類獵捕滅絕了。這是個很經典的故事,但事實上,在這些探險家抵達之前,白令島就已經是這個物種僅存的最後一個據點了。
海 洋中其他豐富的生命,也都非一夕之間消失的。雖然現今漁業的高效率已經到了毫不留情的程度,然而對海洋生物資源的密集開採,並不是從現代或是工業化才開始,而是早在11世紀歐洲的中世紀就已經展開。羅伯茨在本書中探討悠久繽紛的商業捕魚歷史,同時也帶領讀者穿過數個世紀,見證海洋的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