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海關同盟」邊境管制開放 野生動植物貿易形同「軟肋」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中亞海關同盟」邊境管制開放 野生動植物貿易形同「軟肋」

2014年07月14日
摘錄自2014年7月1日聯合國新聞網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秘書處委託撰寫的研究報告指出,由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新建立的「中亞海關同盟」,在邊境管制方面的放寬,有可能會給野生動植物的非法貿易打開一個「缺口」,對打擊野生動植物的非法貿易形成新的挑戰。

關稅同盟組成後,同盟的東部邊境延伸到中國,西部邊境延伸到歐盟,三國之間海關管制的取消,導致動植物貿易以自由和未經申報的方式流動,而在公約中被禁止貿易或限制貿易野生動植物種,很可能成為「漏網之魚」,遭到販運。

研究報告指出,中亞國家的動植物種豐富,如賽加羚羊角、雪豹皮和一些特有的植物物種則是非法貿易的搶手貨。販運者有時會挑選一個容易獲得許可證的國家「下手」。人們擔心,未加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國家,如塔吉克斯坦,一旦成為關稅同盟成員之後,會使情形更加複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