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外來種脊椎動物之現況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外來種脊椎動物之現況

2002年05月29日
作者:林良恭 (東海大學生物系教授)

 一個區域生態系的完整性是長期演化的結果,有一定的穩定和平衡性。然而,現代交通的發達,導致人們交往頻繁,有意或無意間也攜帶許多生物,遠離牠們天然的生活區,進入一個陌生的地區,破壞原本的生態平衡。台灣地區之外來種事件已非舊聞,從大肚魚、福壽螺到西部沿海地區的埃及聖寰鳥皆曾有所報導。但有關外來種對台灣地區生態系的影響探討至今卻仍缺乏系統性的研究。所以,未來如何落實監控及管理外來物種的入侵台灣,呼籲所有大學及相關機構、政府單位應同心協力來分工合作,以減少外來物種對台灣固有生態系所帶來生態衝擊的不利影響。...

一、台灣地區陸棲脊椎動物外來種入侵狀況:

就台灣地區而言,外來物種從人為進口或走私(指的是蓄意的引入)而逃出後,到其能夠成功地建立野外的繁殖族群,初步整理出其物種數的變化...

二、放生活動之問卷調查:

宗教界的放生活動原本是一種慈悲護生精神的具體表現,但也是近年來台灣引進種生物氾濫的隱憂,保育界人士對此活動常有批評。...

三、外來種的管理:

目前世界各國對外來種問題皆相當重視,以中國大陸為例,其國家環境總局,在2001年8月所提《生物多樣性合約》的執行報告一書中,曾列出7條有關外來種的管理優先重點。...

四、結語:

台灣農業單位每年投入福壽螺防治金額高達數千萬元,這是當年引入福壽螺時相關單位所未料到之事。當今台灣有必要必須針對外來種的問題,從法令、管理及研究各層面去整合探討出一套明確妥當的管理策略。不管是亡羊補牢或未雨綢繆,都是可降低外來種對台灣特有生態系及生物的傷害。

資料來源:本文轉載自全球變遷通訊電子報第六期之三
【國立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http://www.gcc.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