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5日
GMO面面觀2014年3月15日報導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在經濟、農業界別聯組討論時,向李克强國務院總理表示,在2013年,中國基改作物培育科技重大專項經費縮减了八成,僅剩下4億元。按中國基改作物研發經費在2008年高達20多億人民幣。對此,其他基改研發者表示有經費被削減的類似感覺;參與基改專項管理的專家則認為減幅約在三到四成,不過尚未有官方數據。中國雖然在2009年就通過基改玉米、水稻的安全性評估,但一直都不敢開放商業生產。即使如此,由於管控能力差,因此有多起違法偷種事件,引起米製品外銷的受阻。中國綠色和平農業項目部主任俞江麗表示,再多的基改研發用處也不大,主要是中國的研發都是基於孟山都等跨國企業核心專利的基礎之上,而孟山都每兩、三年就會延長其核心技術的專利,一旦商業化之後,中國就要交出巨額的專利使用費。例如中國研發的「克螟稻」基改轉殖項使用到孟山都、先正達、先鋒等公司所擁有的專利高達12項。而這些專利的受到控制會超過20年。以核心專利US6,017,534爲例,權利申請書要求保護核心專利US6,017,534所涉及的5個Bt蛋白質,孟山都只需在「新」專利中使用略微更改甚至完全一樣的蛋白質,即可延長該專利所有權。
※ 本文轉載自GMO面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