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23日,台灣鐵路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山線火車再也不經勝興而改由三義新隧道,連通苗栗、后里。勝興站擔負了九十年的鐵道運輸工作後,終於退役。
§鐵道傳奇
提到勝興,民國八十七年前還是個大名不見經傳,小名流傳山城的一個小火車站,它的存在似乎只和當地居民及鐵道文化愛好者有關。但是在1998年8月23日,CK101蒸氣機車環島之旅來到苗栗,並穿越舊山線的勝興站,不僅帶來了大批的媒體記者、電視公司的外景隊、及愛好攝影、研究鐵道文化工作者、遊客和好奇者蜂湧進駐這個站驛,更使得勝興一夕之間成為媒體及報章雜誌的新寵兒。一個月後,亦即9月23日,此地再度湧入人潮;因為是日之後,當29次莒光號列車通過本站,勝興火車站也結束了它長達90年的運輸幹線的生命,而從台鐵車站的名單中除名,進入台灣鐵道史的遺載。隔日的40班次莒光號列車,穿越了長達七公里之餘的三義隧道,便為新山線點出新世紀的曙光。
舊山線鐵道自1908年通車至1998年9月間,期間共歷經了九十個寒暑,不論在歷史、產業、運輸、景觀、文化...等多元化的面向上均具有其重大的意義。
就歷史的角度,它是台灣縱貫鐵路工程中最艱鉅困難的路段,它的完工通車,使得台灣交通建設又跨前了一大步。台灣的鐵路發展溯源自清光緒二年(即1873年),而在清領時期,火車被視為一種會吞煙吐霧的鐵器怪獸,尤其鐵路行經之處均被視為風水已遭破壞的不吉祥之地,故而當時的鐵路僅限於北台地區。日治時期,日人為了對台灣的天然資源作詳盡的調查以資利用與開採,將鐵路交通建設列為治台首要,於是自1899年起,以劉銘傳興建的鐵路為基礎,繼續往南延伸至高雄,全程歷時九年餘,終於明治四十一年(即1908年)四月廿日完成後里(今后里)、葫蘆墩(今豐原)間山線鐵道,且於是日開始啟用,於是基隆到高雄間的縱貫鐵路得以全程通車。
舊山線鐵路通車之初,業務異常繁忙,可以說是舊山線鐵道的黃金歲月,轉運的貨物有木材(礦坑用的坑木)、木炭、木柴(火柴用)、香茅油、水果、農產品等,當時營運的業務範圍包括大湖、卓蘭等地,可以說對產業振興與產物的運輸起了很大之作用。
而勝興一地一直未有公共客運到此營運,故舊山線通車,使得火車的載客功能對當地居民有著莫大的便捷,也為當時山城居民帶來了生活上、就業上、求學上的種種便利。如今舊山線停駛,當地居民到現在依然是過著沒有公共客運的日子。
就景觀而言,從風景及地形來看,自三義段開始沿途經過9座隧道、3座橋樑、山巒起伏的景色,堪稱一絕。並有句俗俚如此說著「山線風光甲縱貫,斷橋之美甲山線」,其景觀之美更是不待言語。
就文化而言,勝興火車站是現存最老的火車站,其特殊造型的站房設計,更具有文化意義。因而,勝興站雖已除役,但其房屋結構倒具有保存價值。站內並擁有最高標高的石碑,沿線尚有魚藤坪斷橋,訴說著中州大地震的往事,及鐵道沿線各隧道口的題名,均具有相當文化意義。
本文原刊載於【參與者電子報】http://tleda.ngo.org.tw/Newspaper/read.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