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環境走到危險的十字路口 | 環境資訊中心

全球環境走到危險的十字路口

2001年04月10日
作者:看守世界研究中心;翻譯:陳明慧

根據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研究機構看守世界研究中心(Worldwatch Institute)發佈的2001世界現況 (State of the World) 闡述:新世紀之初,全球環境趨勢已走到危險的十字路口。從最近全球氣候會談的破裂即可證明,生態加速地衰退與環境議題在政治角力上的失敗是攸戚相關的;這個挫敗讓人懷疑世人是否可在經濟遭受不可逆轉的損害之前扭轉劣勢。

看守世界研究中心的理事長及本報告之共同作者克里斯托弗‧費文(Christopher Flavin)說道:「1990年代的繁榮,政府部門有個歷史性的機緣來扭轉環境衰退。假設在目前政治及經濟的不穩定情況下,政治領導人物撤消環境法規,或無法制定關鍵性的國際協議,數十年的發展將會因之瓦解 。」

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指出:最近的科學證據顯示,許多全球性的生態系瀕臨危險的邊緣,引起決策人士的關注。北極冰帽變薄了42%,全球海洋的珊瑚礁也有27%消失了,暗示著地球上幾個主要的生態系正在衰退中。環境惡化也導致更嚴重的天然災害,過去10年來已造成全球6千零80億美元的損失,相當於之前40年的總合。

許多維生系統面臨長期破壞的危機,所以無論是加速推動建構永續性經濟,或甘冒人口的成長、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及讓自然體系的耗損而危及經濟所造成的危機,今天的政治人物之前對自然所做的抉擇都具有歷史性、甚至是革命性的意義。

從最近的氣候模式推測,除非對化石燃料的使用可急遽減緩,不然到了2100年地球的氣溫將比1990年高出6度。這將會導致水資源缺乏、糧食生產減少、和致命疾病如瘧疾及登革熱的蔓延。本年的世界現況談及生態衰退的其中一個徵兆是:在森林砍伐到臭氧層破裂等不同的壓力下,已經造成全球許多蛙類及其他兩棲類面臨絕種。2001世界現況的共同作者艾思莉‧馬彤(Ashley Mattoon)談到兩棲類:「是重要的生態指標生物,好比測量地球健康的氣壓計,因為兩棲類比其他生物對環境壓力都要敏感。」

環境衰退亦讓人類付出極大的代價,即使這10年來許多國家的貧窮情況好轉,仍有12億人無法獲得乾淨的民生用水,有數億人呼吸著有害健康的空氣。像生活在菲律賓及墨西哥的貧窮人家,為了提升生活水準仍不顧死活地破壞森林及珊瑚礁。

共同作者珍妮‧亞伯拉莫碧(Janet Abramovitz)說道:「環境惡化亦讓許多天然災害變本加厲,在1998年到1999年,全球就有超過12萬人喪命,數百萬人被迫遷移,大多是住在像印度及拉丁美洲地區的貧窮人家。」

人口成長迫使民眾在氾濫的河谷及不穩定的山坡地帶落腳,在那些地方森林砍伐及氣候變遷更增加民眾遭受災難的侵害,像1998年中美洲的米契颶風(Hurricane Mitch)就造成了85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相當於宏都拉斯及尼加拉瓜兩國國民生產毛額的總數。

共同作者葛瑞‧加登爾(Gary Gardner)說道:「要喚起全球響應控制破壞性環境趨勢的必要,是件令人裹足不前的工作,但是從十九世紀的廢除奴隸制度,到二十世紀初的女性解放運動,人類以前也曾克服過艱鉅的挑戰;改變可以從不可能到不可避免地快速進行著。」

去年就有一些進展的先期跡象突顯出來:

來自12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於12月簽署一份歷史性具法令強制力的條約,將嚴格限制使用12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冰島宣佈進行一項前導性嘗試,有效地利用地熱及水力來生產氫氣,可作為汽車和漁船的燃料,這項努力吸引了數家主要的石油及汽車公司的投資。

不用化學肥料及殺蟲劑的有機農業,已經佔有全球每年22億美元的市場,12月份美國公告一份嚴苛的有機農耕準則,將會更加擴大這個市場。

工業界是環境進展的關鍵之一。去年福特汽車公司已著手研究開發新的運輸技術,而該公司總裁威廉‧福特(William Ford)也質疑內燃引擎及個人房車兩者長遠的將來性。在此同時,三家石油公司宣稱他們已走向『後石油』時代,朝向更多元的能源投資。

由於去年石油、天然氣及電費同時上揚,已有人即時提醒,過於仰賴地理集中的化石燃料,是造成經濟不穩定的主因。很多地區,再生能源已成為現今最經濟且不會造成通貨膨脹的能源,其設立比至少要花3年的天然氣火力發電廠快多了。

共同作者希拉蕊‧法蘭斯(Hilary French)和麗莎‧曼司特妮(Lisa Mastny)在報告中表示:未能有效執行現有的國際環境協議,阻礙了許多方面的進展。2001世界現況 要求對條約更強力的執行,且加強南北合作,尤其是對環境及經濟極具影響力的E9國家:中國、印度、美國、印尼、巴西、蘇俄、日本、南美及歐聯。「如果我們要避免影響廣泛的災難發生,全球化必須要超越商業關係,加強在不同國度間政治和市民社會的聯結」。

E9國家頗具影響力的一個例子是在減緩氣候變遷上的努力。全球約有四分之三的溫室氣體是從這九個國家排放出來的。E9全體對新能源系統的承諾,對能源市場會有很大的影響,且可減緩全球暖化的速率。

費文提到:「對新上任的美國總統的期望而產生的質疑是,美國在未來的10年將選擇扮演世界環境進展的領導者或阻礙者。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經濟體,而其對環境的衝擊無人能比,所以它所放出來的訊息極為重要。」

1999年12月間全球貿易會談的破裂,及隔年氣候協議的失敗,很顯然世界仍在尋求如何打造一種對環境友善的永續性經濟的共識。如果美國對全球環境的威脅退縮到較為防禦性的觀點,將會造成領導的真空狀態。國際談判人士擔心小布希競選時的反環境論調,期望一旦上任後,新政府將會遵從10年前前任布希政府所推動的氣候條約及其他政策。

 費文指出:「現在的問題只有一個領導的問題。二十一世紀之際,美國是否將協助領導世界走向永續性經濟,就像是美國在上一世紀帶領全球渡過危機一般?或是將由其他國家在新的千禧年裡帶領邁向永續性經濟?」

中文譯稿由看守世界研究中心授權看守台灣研究中心翻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