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回顧:天災重創國土 山林政策總體檢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與前瞻

2004回顧:天災重創國土 山林政策總體檢

2005年01月03日
策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敏督利颱風之後,孫海橋遭到大水沖斷,重啟人們對丹大的記憶。2004年7月,敏督利颱風襲台,造成南投縣、台中縣各地災情慘重。8月20日,台北地區下起午後雷陣雨,一、兩小時的暴雨,造成台北縣板橋、新店、中和、台北市文山區到處淹水。緊接著,艾莉颱風來襲,從北到南,災情不斷。1/3的三重市大淹水。新竹縣五峰鄉,15人遭山崩瞬間掩埋,一家人轉眼永別。台中縣大甲溪溪水暴漲,松鶴部落居民再次逃難…。

敏督利颱風重創台灣,中部橫貫公路谷關─德基段,才花了10幾億整修即將開通,卻毀於一旦,艾利後,更是殘破。雖以生態工法修復脆弱道路,奈何仍禁不起天災考驗。生態工法也成了眾矢之的,工程界與生態界論戰不斷。

長期以來,山區不斷開路,所造成的山坡地濫墾、濫伐、濫建,已是不爭的事實,更不用說開路導致農業上山,而產生超限利用、水源污染、崩塌、土石流等問題,並造成水庫淤積嚴重,甚而大雨卻水荒的窘境。

環保團體為此提出建言,歸納台灣土殤十大病症,包括「山坡地崩塌、土石流」、「中橫柔腸寸斷」、「地層下陷水患嚴重」、「農產經濟損失」、「沒節制的開發思維」、「政府部門各自為政沒有統合」、「民眾環保意識沒有提升」、「執意興建破壞水土的政策」、「民代公僕怠忽職守」和「解決方案治標不治本」。希望提醒人民及執政者正視台灣國土問題。

政府終於下定決心面對「將山林還給自然」之根本問題,除了召開「從大甲溪的未來評估中橫是否修建」聽證會外,也進一步推動國土復育條例,從嚴管理、從優補償,並規劃高山農業退出山林,啟動一連串山林政策。

希望這些政策及規劃,不再限於圖上作業和管制法令的擬定,而是利用市場和財稅機制來活絡推動,實現效率和公平;也呼籲政府多重視綠色能源、科技發展和知識經濟;多鼓勵人文資產和創意產業之保存發展。如此,山河重整、農林復育,自然景觀回復美麗容顏;社會遠離暴戾貪吝,止訟息爭,人人在工作之餘都能是歌手、畫家與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