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次淺灘的生態 | 環境資訊中心

羅伯次淺灘的生態

2001年01月19日
作者:林聖哲



尖尾鴨羅伯次淺灘(Roberts Bank)位於羅伯次海堤與渡輪終點站之間的潮間帶,為大量海鳥的覓食地。退潮時,許多的濱鳥(Shorebirds)與大藍鷺在泥地上覓食;漲潮時,則為野鴨與潛鳥所取代。這裡可說是大溫哥華地區尖尾鴨(Northern Pintail)與美洲赤頸鴨(American Wigeon)最多的聚集地,運氣好的話,我們可見來自北極的喇叭天鵝(Swan)。



尖尾鴨為水鴨中姿態最優雅的。它的頭部為棕色,有修長的白頸,灰色的身軀,還有尖長的尾羽。水鴨中另外一種有長尾羽的是老婦鴨(Oldsquaw)。尖尾鴨生長於整個北半球,夏季在北美洲分佈於整個加拿大與美國中西北部繁殖,冬季則自北方與內陸遷移到西部海岸地區,與美國南部。其數量僅次於綠頭鴨(Mallard),約有五百萬隻,約有三百萬隻分佈於北美洲西岸,可說是大溫哥華地區最多的水鴨。因為它們的食物,顯然與其他水鴨不盡相同,十分之九的食物為植物,但以海草居多。因此在寒冬冰凍的地方,它們也能在海域覓食,繼續生活下去。



尖尾鴨身長七十公分,為大型水鴨,幾乎與雪雁同大小。它們十分耐寒,每年三月份就飛往加拿大內陸寒地繁殖地。其壽命也比一般水鴨長,一隻繫放的尖尾鴨曾有廿六年的紀錄,而一般的水鴨僅有十年至十五年的壽命。尖尾鴨最喜愛的棲息地為濕潮與低潮的潮間帶溼地、海岸淺灘、河口、暴露的鰻草床(Eelgrass)泥灘與農地、鹹水湖等。無怪乎羅伯次淺灘成為大溫哥華地區擁有最多尖尾鴨的地區,從兩萬隻至五萬隻不等。通常它們與綠頭鴨、美洲赤頸鴨與黑雁(Brant)在一起。



這裡泥地淺灘上,還有成群的濱鳥,如黑腹濱鷸(Dunlin)與黑腹行鳥。漲潮時,許多濱鳥被趕上岸來。各種老鷹、隼(Falcon)等猛禽鳥類隨之而來,準備獵取體弱的水鳥與水鴨。在附近電線桿或岸邊的飄木上,經常可見白頭鵰(Bald Eagle)。近年來,科學家發現尖尾鴨數目略有減少的趨勢,很可能與內陸棲息地湖泊周圍廣泛地開發,湖水遭受大量抽取有關。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顯示,鰻草床泥灘是許多魚類產卵與棲息的地方,自然也吸引來各種賴以為生鳥類。為了欣賞美麗的尖尾鴨,我們應該共同來關心近年來羅伯次海堤港口的開發案,防止過度開發內陸湖泊以及潮汐淺灘,為生態保育盡一己之力。

本文摘自綠色文化電子報;綠色文化網站 http://www.greenclub.bc.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