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植物大車拼(三) 野茼蒿、加拿大蓬與美洲假蓬 | 環境資訊中心

外來植物大車拼(三) 野茼蒿、加拿大蓬與美洲假蓬

2001年08月19日
作者:楊國禎;攝影:楊國禎、陳欣一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由此延伸出『優勝劣敗』、『不適者淘汰』的必然結果,這大概是很多人對達爾文演化理論最粗淺的認知,一百多年來也因為如此錯誤的解讀而延伸出人類的浩劫-帝國主義興起、日耳曼種族優秀主義者屠殺猶太人與爆發兩次世界大戰,直到現在,仍然有人繼續使用這張附身符延展其意志力,或想藉此遂行目的,因此,很多人對演化理論充滿敵意,對達爾文懷恨在心。本文藉由野茼蒿(Conyza sumuntraensis)、加拿大蓬(Conyza canadensis)與美洲假蓬(Conyza bonariensis)這三種難區分的親屬,試圖化解前面兩篇文章遺留下來,可能造成這方面聯想的誤解。

同是天涯遊子 相知相容

野茼蒿的學名是根據採自蘇門達臘的標本命名,但它原產南美洲,在蘇門達臘是新住民,其餘兩兄弟一看中名就知也原產自美洲,加拿大蓬產自北美,美洲假蓬產自南美。在原產地他們互相隔離,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演化出不同的物種,在各自的荒野地過各自的生活。但沒想到人類在地球上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廣與活動力越來越強,無意間隨著散佈到世界各地,台灣當然也是落腳地之一。種子小而輕且擁有降落傘的它們,隨著風散佈到台灣各個角落的荒廢地,進行第三類接觸。然而並沒有出現你死我活的生存競爭,反而相安無事的混雜生長,甚或可能私通混血。雖然所謂「典型」的個體可以區分,畢竟親源關係甚近,外部形態相似度極高,個體間的變化又大,要一株株明確區分確實不容易。

家族特性 一一道來

在荒廢地,它們是最常見一年生雜草的類型之一,種子發芽後先長成「蓮花座」的樣子,也就是說在很短的莖上密集生長著螺旋狀排列的葉子,其中加拿大蓬的「蓮坐狀」比較不顯著。個體再逐漸生長、抽高形成圓筒狀,一直長高到要開花時才由頂端附近延伸出分支,整株植物的分枝(不考慮葉子)就像倒立的圓形竹掃把。每一分枝頂端生長一個頭狀花序,花序中只有管狀花,沒有舌狀花。野茼蒿較高大、粗壯,加拿大蓬較細瘦,美洲假蓬較矮鈍,能長多高與土地的肥力有關,肥沃的土壤能支持一人高,貧瘠的土地有可能長不到10公分。三種典型植株的分辨整理如下表:

 植物名稱

 毛

 葉形

 葉寬

 葉緣

 頭狀花序

         

 形狀

 直徑

野茼蒿

 彎曲而柔

 湯匙狀

 常>2 cm

 鋸齒至分裂

 保齡球瓶形

 約3 mm

 加拿大蓬

 垂直而硬

 長橢圓形

 約1 cm

幾乎全緣

 保齡球瓶形

 約1.5 mm

 美洲假蓬

 彎曲而柔

 長條形

 常<2 cm

 鋸齒至分裂

 短筒形

 約4 mm



 

根據上面的表格特徵,你能將看到的這群植物區分嗎?如不能區分那問題在哪裡?當然,先對照照片的話比較能理解!(文稿經高雄市教師會李怡賢老師修飾)


本文摘錄自【塔山自然實驗室】http://tnl.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