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生態視窗 | 環境資訊中心

新年的生態視窗

2005年01月05日
作者:汪靜明 (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2005年1月1日,是人類社會訂定新年的元旦。在新的一年,試想我們跟台灣的環境有什麼關連?試問我們對政府有什麼期待?我們共同可以為台灣環境做些什麼?試觀在新年的生態視窗Ecowindow 2005裡,我們瀏覽、檢視、預視、更新及驅動的有什麼?

回顧瀏覽2004年,全球與台灣都風風雨雨度過了環境變遷的一年。誠如寓言「昨日魚類、今後人類」、電影「明天過後」場景,透露著人類在環境變遷中的生態災難。也難怪古今中外的人類,以不同形式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其實,字句中潛藏著自然與人文關連的生態命題。筆者於2004年12月25日論及「當台灣環境資源受害,生態災難不斷;那麼台灣的環境教育,就是要教導大家人人自保!」一天過後,新聞頭條報導:26日在印尼蘇門答臘外海發生九級的強震及其引發的大海嘯,重創南亞與東南亞地區。這是1900年以來,自然關連人類的全球第四強震及超大災變。數個國家進入「災難狀態」,當地居民「人人自保」的場景,終究應驗在生態寓言的情景,也突顯出人類科技對地球環境變遷預測及防災能力的有限性。

檢視台灣及全球,有太多的環境危機與生態災難,歸咎於人定勝天的自以為是。迄今在台灣仍有許多人,試圖以科技工程手法,填海造地、填池蓋屋。於是,許多在山邊水畔未順應自然的營建工程,侵占了山林河海交會的緩衝區,也破壞了大地的生態風水。人們的「親山親水」,淪為「侵山侵水」!許多民眾也在不知「生態道理」的情境下,竟也意外參與了生態災難片的現場演出。

什麼是「生態道理」?其實,就是大自然的運行法則,也就是生態學上的生態原理。縱觀古今中外人類文明歷史,總是離不開自然生態歷史。因此,研究自然結構與功能的學問,逐漸發展成為現代生態學,也成為透視今後人與自然互動的解碼器。多年來,筆者常用:物物相關、相生相剋、能流物復、時空有宜、承載定額、協調平衡、環環相扣等七種原理,來評估與闡釋環境中的生態關係。

以台灣水環境的生態命題為例,台灣環境中的大氣、水、土、生物等自然資源,彼此相互關連並交互組成河溪生態系統(物物相關)。台灣引進外來種如吳郭魚,相剋了本土原生的水生物(相生相剋)。台灣山林的流水,是依水道坡度,由上而下的一種流動能量與水資源;其可經由自然的水循環及人為的水處理,再將這種物資回復更新(能流物復)。在台灣水域環境中的野生物,如陸封的台灣鮭魚及遷移的黑面琵鷺,各有適宜的生長與生殖時間及棲息空間(時空有宜)。台灣的大小河溪,自有其一定的生態承載量及自淨能力;因此其涵養的水資源及孕育的水生物,都有其限度(承載定額)。台灣集水區的河溪、湖泊、埤塘、水庫等水域的水資源,在妥善保育、規劃及調配使用下,才能達到系統間穩定循環(協調平衡)。颱風暴雨驟降於缺少森林保育、水土保持的集水區,那麼這些集水區自然就容易發生土石流、水災,也難免殃及當地社區民眾安全,並導致國家進入災難狀態,當地居民遭遇人人自保的困境(環環相扣)。因此,應用生態道理,有助於我們選擇減災、防災、避難的方法。

展望預視2005年,台灣仍將面臨搖搖晃晃、風風雨雨的地球環境教育。我們都是生活在台灣環境中的生態緣人,也都有著生命共同體的生態關連。歷經多年的台灣生態災變,我們都還活著過來,又共度新年。這意味著我們在台灣的生態緣份未了,並有更積極的生命意義。

新的一年,您的思維方法更新了嗎?我們可以陳年的生態道理,開啟新年的生態視窗,來破解人類社會面對自然環境的生態永續命題。那麼,大家面對全球環境危機及生態災難的根結問題,就不會那麼難以透視了。試問我們政府在新的一年,為人民新安裝了什麼樣的環境防毒軟體、生態防災程式?我們民眾又會驅動與執行什麼樣永續台灣的環境行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