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上)台灣映像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影展

2006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上)台灣映像

2006年10月15日
編輯室彙編;圖片提供:2006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2006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紀錄片是很特別的影像紀錄方式,它追蹤、紀錄一項議題、一個人,或一個地域,用真實的影像與聲音書寫故事。有時候,影片中紀錄的場域是我們都很熟悉的,可是它所說的故事卻是陌生的,是我們不曾注意的事、不曾使用過的觀點,這樣的影像便帶來更大的省思。這樣的特質,十分貼近我們的土地生活與環境議題發展脈絡,今年的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就有許多影片紀錄了如此的城鄉容顏,或者重新省視了環境的道德正義。

大台中紀事

今年紀錄片雙年展移師台中舉行,影展籌備的期間,由蕭菊貞導演策劃,邀請10位與台中有淵源的導演,各以10分鐘的紀錄片說台中的故事,呈現這個中台灣都會的不同視野。在這當中,馬躍‧比吼以「地下台中」告訴我們,發現惠來遺址不僅揭開台中的過去,也關係著台中的未來;周美玲紀錄大雪山巡山員的工作,拍出「山巡」的山林依戀;「穿過後」是胡台麗前作「穿過婆家村」的續篇,再次把鏡頭帶到台中市南屯劉厝庄,紀錄它在高架快速道路完工後庄民的生活。

地下台中          山巡          穿過後

痲瘋村的快樂生活──樂生

年輕導演駱俊嘉「遺忘的國度」以及張文馨的「樂生」紀錄樂生院民恍若化外的生活,面臨樂生存廢未定之秋,又是如何侵擾這群老人原本快樂的人生。李立劭則以「等待」呈現雅加達痲瘋村老夫婦的生活,說著另一群痲瘋病症老人的故事。

遺忘的國度          樂生         等待

河口人城鄉擺渡的「河口人」

在台北近郊有個百年漁村,現在捕魚人可遙望台北101,低頭卻只剩死魚與沾染油污的魚可撈,時代轉換下的不同世代對捕魚職業與河流的態度,反應百年來河流環境的改變。

海棠、馬沙與珊瑚福隆沙灘的故事──「海棠、馬沙與珊瑚」

夏日海灘愉快熱鬧的音樂祭,樂迷腳下的沙灘卻是前個月才由人工運補過來的。無論是颱風連番肆虐,或是核四重件碼頭的興建所影響,福隆原本渾然天成的海灘逐步消退成如此,著實讓人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