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工程博覽會溪頭開幕 展現崩塌地整治成果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生態工程博覽會溪頭開幕 展現崩塌地整治成果

2006年10月16日
本報訊(夏道緣、彭瑞祥、李育琴報導)

開幕活動2006生態工程博覽會道路邊坡及崩塌整治南投溪頭展場,繼前一天的研討會後14日於溪頭自然教育園區舉行活動開幕式,在場貴賓與民眾在欣賞節目之餘,亦可參觀近20個攤位展示溪頭生態工程整治經驗及農特產品。主辦單位之一的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陳柏森表示,生態工程是一種心理上的觀念,「背後是對地球的關懷與對土地的愛」;透過博覽會展示、分享及跨界合作,期達到環境永續經營的目的。

交通部公路總局為今年度另一主辦單位,局長陳晉源認為,溪頭自然教育園區受地震及風災破壞,利用生態工程復舊,並通過多次自然天候考驗,且動植物陸續回到棲地繁衍,堪稱典範。

靜態展覽  工程與生態結合示範課程

靜態展覽包括生態工程材料。活動現場的靜態展覽,展示了南投地區道路邊坡及崩塌地整治的生態工程運用案例,有十餘個交通部道路工務單位、南投縣鄉鎮公所與工程顧問公司等,利用解說海報與施工材料模型等工具,安排專人向現場民眾一一解說生態工程整治成果,為民眾上了一場「工程」與「生態」緊密結合的示範課程。

南投縣政府、集集鎮公所、竹山鎮公所與鹿谷鄉公所,在各自攤位展示公共工程委員會推動的源頭整治參與實例,例如南投131線公路邊坡整治採用的石籠工法,竹山累藤農路、崙尾寮、投55線實施坡頂裂縫填補、坡面地表藏水、打樁編柵、人工撒播植生等工法,以及集集鎮公所的抗沖蝕椰網毯掛網、掛網噴植等工法。交通部公路總局與國工局亦展現南投地區道路在經過九二一地震與多次颱風災害後,融合生態工程理念整治復建的成果。

案例導覽 展現崩塌地整治工程成果

民眾報名參加生態工程探索之旅。除研討會與靜態展示外,活動三天均有「生態工程探索之旅」導覽活動,向民眾展示溪頭地區生態工程整治案例,主要的示範地點有四處:溪頭教育園區三號坑、流籠坑、大學坑,以及線道151線沿溪公路大仁橋的案例展示。溪頭園區經政府補助進行林地復育,並且採用生態工程方式整治園區崩塌地。開幕儀式之後,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陳柏森與交通部公路總局總局局長陳晉源一同前往大學坑聽取解說,了解溪頭地區崩塌地整治的現況與成果。

工程會副主委陳柏森表示,在國內各地的生態工程成功案例很值得鼓勵,並且應推廣給各工程人員以及政府主管人員,實地了解案例並學習,才能將生態工程的理念融入各自不同的工作中。而參與活動的民眾也認為,生態工程以接近自然的方式進行工程建設,讓我們的生活空間恢復自然綠意,比起水泥化的溝渠和道路建設來得美觀舒適。

工程會副主委聽取大學坑整治成果。不過,民眾仍表示,基層政府與一般民眾對於生態工程的認知依舊有限,無法將這樣的作法落實於生活環境層面,顯現政府除大規模舉辦博覽會,將此觀念落實於一般民眾與基層政府工作人員的態度上,仍需要很大的努力。2006生態工程博覽會除南投溪頭場外,亦於20、21日在新竹北埔、27~29日在陽明山舉辦推廣與展示活動。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

彭瑞祥

六年級生,曾在咖啡店當吧檯兼翻譯,十多年前受南方電子報、破報、國家地理雜誌啟蒙,希望也能自己做媒體關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