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國家公園23週年特刊(上)──不變的保育任務,嶄新的時代挑戰 | 環境資訊中心
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23週年特刊(上)──不變的保育任務,嶄新的時代挑戰

2006年12月27日
作者:黃瀚瑩(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圖片來源: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墾丁國家公園台灣第一座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的誕生

西元1977年,當時擔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南下視察,意外發現風光明媚的墾丁,居然出現一道由中國文化城所築的紅磚牆,模樣突兀,破壞了優美的自然景觀。經深入了解,蔣經國發現墾丁地區濫墾、濫建情形嚴重,特別指示「從事建設應顧及天然資源與生態保護,從恆春至墾丁鵝鑾鼻地區,可依國家公園法規劃為國家公園」。4年後,內政部完成「墾丁國家公園計畫」,並依「國家公園法」公告生效。1984年1月1日,設立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台灣的第一座國家公園誕生,更開啟國家公園的蓬勃發展時期,往後5年內,台灣陸續成立了3座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是台灣國家公園先聲,創業維艱。首先需要協調的,便是政府各部門對土地利用的觀念歧異。早在墾丁國家公園成立前,觀光局就已在墾丁地區成立「風景區管理所」,站在觀光區開發立場,計畫開闢三座大型高爾夫球場;墾丁國家公園雖擁有豐富生態資源,但保育觀念尚未普及的80年代,居民捕殺灰面鵟鷹、紅尾伯勞等候鳥已行之有年…諸多議題,在考驗著墾丁國家公園。

公部門間的「開發與保育」之爭,在國家公園的堅持下搶救了自然景觀;而生態教育則是一條漫漫長路,墾丁國家公園草創之初,即推動各項候鳥保護相關活動,長達數年的宣導計畫,則深入民間、校園,藉著教育的力量,根植保育觀念;研究計畫也立刻展開,包括於1984年成立「台灣梅花鹿復育研究小組」等。

歲月悠悠,今年是墾丁國家公園25歲生日,如今,湛藍的大洋依舊潮起潮落,墾丁國家公園仍承擔著相同的保育使命,並持續面對不同的時代挑戰。

危機中的轉機

2006年對墾丁國家公園而言,可謂多事之秋。包括春天吶喊演唱活動、門馬羅山吉普車、盜獵灰面鵟鷹等事件,逐一登上新聞版面,造成社會廣泛討論。然而,危機也可能是轉機,值得讚許的是,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對諸多事件處理明快,並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施錦芳出生屏東縣,墾丁是她兒時便年年造訪的勝地,對在地情感深厚,對自己任職國家公園期許很高。不過,保育與遊憩發展究竟該如何尋求平衡?對此,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施錦芳堅決表示:「業者也應盡社會責任。」處長並說明,國家公園支持音樂文化,但當活動和保育原則衝突時,理應以保育為重。例如「春天吶喊」演唱活動,最初舉辦者為兩名外籍人士,然而音樂饗宴的美意,已因攀附「春吶」之名的多項演唱活動扭曲、變質,大量遊人製造的污水、垃圾、爆竹、噪音,不但困擾當地居民,更直接威脅自然環境,遑論隨之而來的毒品、暴力。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祭出鐵腕,相關辦法已進入審查階段,往後的活動將只限於春假期間,且限於鵝鑾鼻、貓鼻頭、佳樂水三個遊憩區舉辦,並搭配嚴格監控與交通疏導。

此外,業者透過網路極力宣傳的「門馬羅山吉普車」活動,打著「探索之旅」的旗幟,橫衝直撞的吉普車卻逢山開路,嚴重破壞景觀、水土與動物棲地。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除採強硬態度,要求業者簽下切結書,保證只行駛既有道路,但也體諒每輛吉普車都是當地居民家財,舉辦「社區解說員認證」,將積極輔導業者轉型,並產生環境概念。

20多年來,候鳥保育的觀念已深植當地年輕人心中,盜獵數字逐年下降,但仍難以杜絕。除嚴懲違法者外,施錦芳認為應持續加強環境教育,此外,賞鳥人也需要管理,應尊重當地居民,不得擅入私有地。

自2006年起,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也針對水上活動,擬定了更嚴格的管理。觀光課課長蔡豐富表示,多項規範已陸續在國家公園內施行,為保護遊客安全並兼顧環境保育,墾管處整合業者,水上摩托車只限於特定地區活動,需持有營業登記許可,遊客也不能再恣意飆行水上,而要由執照教練帶領。輔導水上摩托車、遊艇等動力活動業者轉型風帆、衝浪等低污染的非動力活動,也是墾管處努力的目標。

蔡課長並指出,「國家公園是眾人共有」的概念養成非常重要,墾管處結合飯店業者、社區,推動區域認養,希望達到社區營造、保育推廣的雙贏;又如墾管處協助滿州鄉開發「賞鷹」之外的資源,遍植油菜等開花植物,將開啟2007年春季,滿州鄉的第一個花季。

環境教育,墾丁國家公園才能更好

施錦芳處長說:「保育要教育。」她表示除學生需要環境教育,恆春地區教師流動量大,四分之三服務時間不超過兩年,格外需要培育保育人才。她希望能與恆春半島,甚至屏東縣教育單位合作,編撰為期四年的環境教育教案,讓孩子從小「認識生態,尊重生命」,中年級學生先了解當地的動植物、人文、地景等,高年級則深入學習什麼是保育。

此外,墾丁地區一年湧入五百萬人次遊客,亦是環境教育不可缺漏的一環。墾丁國家公園和飯店業者協商,希望帶入國家公園概念,例如播放介紹影片等;推廣生態旅遊,讓遊客來到國家公園,不再僅是吃吃喝喝、走馬看花,而能深入了解恆春半島之美。

認識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成立於1982年1月,是我國第一座國家公園。三面環海,範圍同時涵蓋陸域與海域,總面積33,268.65公頃。

由於地殼運動、海潮侵蝕等的影響,造就墾丁國家公園高位珊瑚礁、海蝕地形、崩崖地形等獨特地景;熱帶氣候孕育出罕見動、植物群落,獨特的海陸位置,讓墾丁國家公園成為多種候鳥的必經之路;繽紛絢麗的海底世界,亦為墾丁國家公園重要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