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農民種下棉花籽,這些種籽有75%的機會來自孟山都所有的公司;拉美農民幫他的基改大豆灑農藥,這些農藥不是來自拜耳就是杜邦;非洲農民幫他的玉米施以化學用品,用的很可能就是先正達的產品。
原本全球有六到七間農業公司競爭全球種籽與化學用料市場,但如果歐盟和美國核准了近日幾樁超大併購案,幾個月內,全球60%的種籽、近70%的化學用料、農藥以及幾乎全球基改作物的遺傳性狀,將全數掌握在三家超級農業公司手上。
大型併購案改寫全球農業版圖
這些併購案的內容包括——德國生技公司拜耳欲以660億美元併購美國種子、化學與生技孟山都,美國陶氏化學與杜邦化學合併、中國化工欲以430億美元併購瑞士生技集團先正達、數家全球最大的化肥公司合併,再加上全球最大農業機具公司投資的大數據、機器人和農業監控技術。
這些併購案將改寫全球農業的面貌。種籽、化肥、研究和遊說資源一旦全都在一小群權力極大的企業主手上,小農無法與其競爭,糧食和農業投入價格將會上漲。
知情的歐盟、美國和拉美消費者、環境與反壟斷團體上月底提出警告,超大併購案有過度集中政治與財務資源的危險性,導致更多國家被迫採取單一農業模式,排擠、威脅小農生計。
農業公司變大數據公司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國際永續糧食系統專家小組(International Panel of Experts on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Ipes)將針對併購案發表報告,「新技術和資料將讓三間公司控制全球60%的種籽和70%的農業化學物質,甚至對全球農業投入、作物和畜牧業產生更嚴重的壟斷。」
「併購案將讓醫藥和農業公司變成大數據公司。」Ark投資管理公司CEO 伍德(Catherine Wood)說。
技術與農業監督團體ETC主任穆尼(Pat Mooney)指出,併購案的起源是這些企業要控制大數據、取得專利、遺傳性狀和智慧財產。主宰種籽、土壤、氣象資料和產生最新基因資料的公司將會掌握全球的農業投入,包括種籽、殺蟲劑、化肥和機具。
年輕人不再務農 助長全球基改農業
人口和技術因素也是併購案和農業基改工程的推手之一,「中國等地大部分農民超過50歲。年輕人不再務農。」漢米爾頓說。
Ipes共同主席、前聯合國糧食權特派員德舒特(Olivier De Schutter)說,併購案將讓開發中國家成為公司化農業的主要目標。「工業化農業的疆界正在往撒哈拉以南非洲移動。那裡是個大市場,可讓種籽公司快速成長,也將成為三大公司的廝殺戰場。」德舒特說。
「併購案顯示企業正在尋找技術改善產量。中國擁有美國之外半數的玉米產量,想要更進一步,因此需要先正達的技術。」麥格理銀行倫敦商品研究中心主任漢米爾頓(Colin Hamilton)說。
ETC認為,併購案不只是種籽和殺蟲劑的壟斷,更是全球農業投入和糧食安全的危機,監管者應該駁回這些併購案,尤其在南半球新興市場,因為新的超級公司力量可以超越國營企業。
小農不能合法持有種籽 併購案有如「地獄聯姻」
ETC拉美辦公室主任貝洛(Silvia Ribeiro)說,併購案引發拉美對糧食漲價、研究私有化和政治壓力的危機意識。「這些大公司想要左右我們國家的法令,讓他們可以合法壟斷市場,剝奪小農的權力,讓小農不能合法持有種籽。」貝洛說。
環團歐洲地球之友資深糧食、農業和生物多樣性專員貝伯(Adrian Bebb)更形容併購案為「地獄聯姻」。
貝伯認為,併購後過度集中的市場控制權和種籽與土地的壟斷,將開發中國家數百萬小農無法生存,「從非洲、亞洲、拉美到歐盟,大企業對市場和供應鏈的控制,正逐漸淘汰數百萬的小農,造成小農和偏鄉的貧窮與飢餓比例全球最高。」
解決全球飢餓問題 小農才是關鍵
貝伯等人也主張,併購無法解決全世界的飢餓問題。「研究不斷顯示,飢餓不是供給的問題,而是貧窮、缺乏民主、土地、水和其他資源取用的不平等,對女性而言尤其如此。」
要避免少數企業掌握全球糧食供給,貝伯認為應該要大力投資草根農業。
「小農是全世界糧食供給的骨幹;他們代表了全世界90%的農民,提供開發中國家80%的糧食,尤其是南亞漢撒哈拉以南非洲。」貝伯說。
參考資料
- 英國衛報(2016年9月26日),Farming mega-mergers threaten food security, say campaig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