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水岸的未來——高架橋拆除之後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西雅圖水岸的未來——高架橋拆除之後

2007年02月28日
作者:廖桂賢(地景建築及都市設計師)
城市安全的角度而言,西雅圖需要重新思考整個水岸的空間以及結構問題。危機就是轉機,包括政府和許多市民在這個議題上都看到了百年難得的水岸轉型機會:如果高架橋不再佔據水岸、如果水岸成為真正的市民空間、如果海堤的設計納入了生態的考量,西雅圖會走向什麼樣的未來?

 

西雅圖水岸高架橋拆除公投(圖片來源:No and Hell No)一直以來,「西雅圖」這三個字就給予人美麗城市的印象,西雅圖的確是個天獨厚的城市,有群山環繞,有海灣湖水相伴,有高品質的生活。但是,市中心水岸卻是讓西雅圖驕傲不起來的污點,不要說是市民,連只是暫時旅居在這裡、作為外國人的我,向來訪的朋友介紹市區的水岸時,居然也有點丟臉的感覺。當許多歐美主要城市已經成功重塑他們的臨水岸環境,將珍貴的水岸還給市民時,西雅圖市區的水岸仍被一條雙層高架橋長龍所佔據,大喇喇地扮演海灣與主要市區之間的礙眼藩籬。

2001年,一場6.7級的大地震對這個環水岸高架橋(西雅圖人稱為Viaduct)的結構產生了影響,雖然還可以繼續使用,但是結構堪慮並有慢慢傾斜的傾向,每隔一陣子就得封鎖進行檢查維修,工程界大多認為只要輕微的地震,就可能將高架橋震垮。自從2001年的大地震後,Viaduct的命運就開始被熱烈的討論著,有人認為為了安全理由應該盡快拆除,有人則認為可以再撐一陣子(事實上,這就是目前的狀況,Viaduct目前仍然維持通車狀況)。

除了Viaduct的結構岌岌可危,整個市中心水岸的海堤(Seawall)早已年久失修,也極可能隨時面臨潰堤的危險,因此,以城市安全的角度而言,西雅圖需要重新思考整個水岸的空間以及結構問題。危機就是轉機,包括政府和許多市民在這個議題上都看到了百年難得的水岸轉型機會:如果Viaduct不再佔據水岸、如果水岸成為真正的市民空間、如果海堤的設計納入了生態的考量,西雅圖會走向什麼樣的未來?

2003年秋天,當我從費城搬到這個與東岸文化截然不同的西岸城市,正好見證了西雅圖的危機和轉機,趕上了西雅圖在水岸議題上展開的腦力激盪。那年,西雅圖的空間規劃專業者無不為這個百年難得的水岸空間革命感到興奮,一個關心城市空間的民間社團Allied Arts of Seattle舉辦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超級工作坊,募集西雅圖地區的空間規劃專業者組成數個設計團隊,共同為水岸的未來出主意。從學校的教授到學生,從公司裡的大老闆到菜鳥,近百個專業者組成了跨年資、跨年齡、跨公司的團隊一起作設計。我有幸參與了這個盛會,看到西雅圖熱情的專業者在沒有酬勞、非關競圖的情況下,賣力的為城市的未來提供免費服務。

西雅圖人對水岸未來的關心持續延燒,隔年2004年2月,西雅圖市政府舉辦了官方版的水岸設計工作坊,規模更為龐大,號召了300多人參加,也讓已經參加過Allied Arts所舉辦的工作坊的團對有機會深入發展他們的設計,而我當然也沒有錯過這個機會,再度和之前團隊伙伴合作。

專業者儘管可以在紙上發揮創意,為市中心的水岸勾勒未來,但這未來卻是緊緊繫在Viaduct的命運上。經過了長達2、3年的討論、經過經費、技術、環境等各方面的評估、經過了政治角力之後,Viaduct的未來可能選項浮現了:在眾多可能的方案中,市長選擇支持拆除受損的Viaduct,並將快速交通地下化並結合海堤改建,也就是以隧道來容納原有的交通流量,將水岸的表面還給市民;然而,隧道加海堤重建所需的工程經費極度龐大,不是市政府所能獨立負擔起的,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也不願出錢,許多人認為這種作法不切實際;西雅圖所在的華盛頓州州長則在經費的考量下,只願意支持交通局偏好的替代方案,那就是打掉舊的Viaduct,重新蓋一個更高、更穩固雙層高架橋!

另一種方案:將水岸還給市民

一個方案是將水岸空間還給了市民,但太貴不切實際;另一個方案則徹底走回頭路,用高架橋吃掉更多的水岸空間。兩個方案都各有積極的支持與反對人馬,但是兩個方案基本上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其「精神」都在於如何維持原有的交通流量。難道這真的是西雅圖人的唯二選擇嗎?有一批人,聲音比較微弱,但提出了第三種可能性:不要地下化的隧道,也不要新的高架道路,讓交通平面化(Surface Traffic),並建構一個真正屬於市民並符合生態考量的水岸空間。

水岸道路高架橋拆除後如何容納原來的交通流量?(圖片來源:Seattle Channel)主張這個方案的,是由兩個大我好幾屆的PENN的學姐所組成的「人民水岸聯盟」(People’s Waterfront Coalition),她們被許多自詡為專家的人罵到臭頭,不是批評她們天真,就是說她們的主張不負責任,只會造成西雅圖市區的交通大擁塞。乍聽之下,不要隧道也不要高架道路,什麼都不要能解決問題嗎?這不是很天真嗎?一點都不!過去,舊金山也經歷過幾乎一模一樣的情況,1989年的一場地震將一條水岸旁的高架橋震垮,舊金山的市民選擇不重建任何形式的快速道。今天,舊金山市區擁有許多城市都羨慕不已、充滿活力的水岸空間。

包括西雅圖市長以及華州州長在內支持隧道或新的Viaduct的人,都陷於「必須容納原有交通流量」這個邏輯中,被無生命的流量數字給模糊了焦點。沒有任何一個城市的進步,是來自於容納永無止盡成長的交通流量;西雅圖每一個車輛所擁有的快速道路里程數,在全美數一數二,然而交通阻塞,仍然是西雅圖最有名的現象之一,那些認為在拆除Viaduct後,一定得想盡辦法補回失去的道路空間的人,都擔心這些失去了Viaduct的車流量會造成西雅圖嚴重的交通阻塞。然而,交通阻塞的問題真的就是道路空間的問題嗎?

興建高速公路不是疏解交通的唯一選項

人類已經進步到21世紀,大部分的民眾、甚至所謂「專業的」都市計畫官僚,都還陷在這個過時的理論中,不斷用更大更寬的道路來「滿足」車流需求。目前西雅圖除了穿越環水岸的Viaduct快速道路外,還有一個5號國道(I-5)南北向的將城市穿腸破肚,未來的西雅圖,真的需要兩條平行的高速公路?與其花納稅人的錢不斷興建快速道路來滿足車流以及解決擁塞問題,何不想辦法減少車流量呢?

人民水岸聯盟主張平面交通以及相關配套措施:如果在Viaduct拆除之後,利用騰出來的路面空間,規劃車行四線道,並將其他比較是「穿越性」的交通引到其他使用頻率較低的幹線,再加上改善交通號誌以及高速公路交流道,以及提供更方便的大眾交通運輸系統,將可以有效抒解許多的交通流量。有許多配套措施可以達到相同的目的,興建高速公路,絕對不是唯一的選項。

如果西雅圖還在想花大錢建新的快速道路來解決問題,不是打了西雅圖市長自己一個大巴掌嗎?還記得西雅圖積極的想要符合京都議定書,作為帶領美國城市對抗全球暖化的領導者嗎?(請參考:對抗全球暖化,西雅圖提出具體行動方案)西雅圖怎麼會笨到一方面要想辦法鼓勵民眾減少開車,以減少汽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一方面又卯起來興建快速道路鼓勵更多人開車呢?

無論如何,市政府決定將水岸的未來交與公投,很不幸的,人民水岸聯盟的主張並沒有被放在公投的選項內,市政府甚至不願意針對這個方案作任何的評估。

最近,西雅圖的市民都已經接到了選票,民間團體也針對他們支持的選項熱烈遊說市民。雖然沒有「平面交通」這個選項,人民水岸聯盟建議市民對兩個選項:也就是隧道以及新的Viaduct都投下「NO」,並有義工製作了一個「No and Hell No」的網站來遊說,希望透過同時否決這兩個方案,讓市政府和人民瞭解,平面交通才是最實際、最經濟、也最永續的水岸未來。

我不是西雅圖的市民,當然沒得投票。但我期待著一直以來給我先進、民主、開放、有知識水準的西雅圖市民,能夠做出明智的抉擇。3月13日,我們將會知道,西雅圖人選擇的是蓋高架橋走回頭路、還是當凱子建隧道,還是走一條真正永續的路?

無論西雅圖的抉擇如何,這將是對台灣一個很好的教材。

 


剛到西雅圖時,兩位PENN的學姐Cary Moon與Julie Parrett,也就是People’s Waterfront Coalition的發起人,找我以及其他朋友一起組隊參加兩次的水岸工作坊,工作坊結束後,他們認為有必要更進一步推廣經由這個工作坊發展出來的想法,所以進一步組成了People’s Waterfront Coalition,大力主張「平面交通」這個方案,她們進一步將這個設計方案投到Metropolis參加 Next Generation的競圖並得了獎。請參考:

 

Metropolis 雜誌文章:Do the Strand 
Metropolis 雜誌文章:Seattle Waterfront Plan Dealt Setback

相關文章

* No and Hell No(from The Stranger)
* Viaduct fight: Could Streets be the Answer? (from the Seattle Times ) 

關於舊金山的經驗,請參考:
http://www.sfgate.com/cgi-bin/article.cgi?f=/c/a/2004/10/17/MNCITY1.DTL 

水岸工作坊
* Allied Art of Seattle 的水岸工作坊紀錄:http://www.alliedarts-seattle.org/1_waterfront/collaborative.html 
* 2004年二月西雅圖市政府舉辦的水岸工作坊相關資訊:http://www.seattle.gov/dpd/Planning/Central_Waterfront/CharretteExhibit/default.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