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中國」奚志農 用影像展現對大自然不顧一切的愛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人物

「野性中國」奚志農 用影像展現對大自然不顧一切的愛

2017年11月10日

作者:陳文姿(本報記者)

中國著名的野生動物攝影師、「野性中國」創辦人奚志農在野生動物攝影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他長期追蹤記錄瀕危滇金絲猴,並以《追尋滇金絲猴》一片獲得有「綠色奧斯卡」之稱的「自然銀幕電影節」(Wildscreen Festival)獎項;另一部紀錄片《滇金絲猴》則獲得國際野生動物攝影領域最具權威性的賽事——英國「BG野生動物攝影年賽」的「瀕危物種」單項大獎。奚志農擔任製片的紀錄片「雲上的家庭」則在2016年獲艾美獎提名最佳紀錄片。

但是,野生動物攝影並非奚志農的全部。提起攝影機,他有個更重要、更緊急的使命,就是搶救瀕危野生動物與牠們的棲地。不在野外的日子,他在都市叢林奔走,將野生動物的真實處境傳達給更多人知道。

十月清晨一場大雨,為入秋的台北帶來微涼氣息。來到台灣的奚志農很高興地打開窗戶,讓自然的風進入這個人氣滿滿的分享會場上。他帶來珍貴的照片與紀錄片,故事就從最愛的雲南故鄉開始......

這一切,是從愛鳥開始…..

奚志農出生在雲南大理,一個離大自然很近,夜晚聽得見狼嚎的地方。他形容:「天是藍的、水是青的、童年的奚志農認為世界就應該是這樣子。」

離開雲南後,世界不一樣了。奚志農在片場當起攝影助理的助理,但影像裡的鳥並不自由,牠們被人們抓住、被栓在樹上,讓攝影師有足夠的時間捕抓住飛翔的畫面。

我要學會攝影,我要拍自由飛翔的鳥。

深入雲南西北獨龍江長達三個月的拍攝改變這個夢想。奚志農看不到大型野生動物,取而代之的是被彈弓與弩弓瞄準的的白鶺鴒,鈴牛的頭骨、赤斑羚的毛皮與戴帽葉猴的頭骨。

過去我只想拍鳥拍鳥拍鳥,不停地拍鳥。唉!那三個月的經歷,讓我把眼光打開,關注鳥是不夠的。

1992年,奚志農開始拍攝滇金絲猴。在重重山林間,猴子躍身而過,攝影師卻要背著重裝備在4000米的高山間啞口間翻越等待。三年後,紀錄片「追尋滇金絲猴」發表,人們開始關注到這個瀕危程度與大熊貓相當的野生動物。

奚志農追尋猴子的年代,也是中國大肆開採林業的年代。森林破碎化,動物棲地遭到破壞。被迫離開族群的野生猴子開始依賴人類生存。對花上數日、數月、數年在山林裡追尋幾百米遠外的野生猴子蹤跡的奚志農,一隻近在咫尺不怕人的野生動物成了一個可悲的故事。

這是非常難過的事情

1995年底,奚志農付諸行動,他多方奔走阻止滇金絲猴棲地開發。他致信給國務委員宋健,並向媒體求救,最後擋下砍伐計劃。

1997年,奚志農進入可可西里。他拍攝野地裡剛出生的小羊、敏捷閃躲鏡頭的野狼、狼爪下逃生的野驢群,以及藏羚羊被盜獵的「罪證」。

「這樣的屍體堆我們找到11處,89頭母羊被偷獵份子殺死,還不包括未出生的小羊。」現場的怵目驚心令觀眾一片沉寂,奚志農壓抑激昂的說著鏡頭沒說的真相。

在中國,要做個野生動物攝影師,對大自然不顧一切的愛只是基礎。你還得有足夠的耐心,同時有根堅強的神經。你得面對這麼慘烈的景象,還得強忍著怒火,還得拍攝留下紀錄....

奚志農的紀錄與資料成了推動藏羚羊保護的最佳武器。中國與國際間掀起藏羚羊保育的熱情。如今保育有成,人們快樂的停下車輛,讓藏羚羊隊伍通過,成了保育者與攝影師最佳的禮物。

奚志農所開設的「中國野生動物攝影訓練營」今年邁入第13年,並升級為「自然影像學校」,以培育更多野生動物攝影師,拍攝中國最好的自然電影為念。他在大理海拔3800米高處成立的蒼山自然教育中心2016年開幕。

奚志農沒有停歇,因為保育沒有終點。剩不到500隻中國野生綠孔雀的棲地可能因水力發電廠的開發而被淹沒,他仍在為喚起民眾重視野生綠孔雀的生存危機而努力。

1104-3

野性中國創辦人奚志農。攝影:陳倢伃

後記:在台灣  與奚志農的第一次接觸 

2017年,奚志農第一次訪台,也帶來近距離認識這位動物攝影大師與保育人士的難得機會。對話從奚志農的頭號大敵──「冷氣」開場。

「我一進到旅館,看空調開著,趕緊把電源關了。恨不得把開關弄壞了,讓後面的人都不能用。」奚志農生動的比劃著尋找電源開關的樣子,說著忍不住笑了出來。

奚志農對大自然的愛與耐心有多少,對冷氣與人工環境的不耐就有多少。對他來說,冷氣是鴉片,麻痺人類對自然的感覺,將一天的冷熱變化,一年的四季溫度隔絕在冷氣之外。

奚志農對冷氣的在意除了自然因素外,也與人類對能源的無盡耗用有關。他正努力保護的中國野生綠孔雀棲地,可能因水力發電廠的開發而被淹沒。當他知道台灣才剛經歷「815全台大停電」事件,引發社會為重啟核四而爭論。而他此行拜訪的桃園大潭藻礁,也因為天然氣接收站開發面臨存亡。他更加肯定,台灣應該多開窗戶,少開冷氣。

他對商店門口「冷氣26度以上 節電營業中」的貼紙大感興趣。他不滿密閉的遊覽車行駛在稻田間聞不到花草香。規範建築的營建署、負責酒店的觀光局、及管理運輸工具的交通部,都被他一一點名該為台灣的節能負責。奚志農並非只在台灣這麼說,事實上,他認真建議過雲南大理州州長立下規定禁止把空調運到四季宜人的大理。

「我更應該在野外,我是個野生動物攝影師。」

在城市叢林奔走對奚志農來說非常辛苦,高山野外是他疲倦時最想去的地方。但是,在大肆開發步步逼近野生動物棲地的現實中,攝影不只是攝影。

「攝影是推動自然保護的工具、手段與強有力的武器。我必須做好的攝影師,才能讓影像打動人心。」

把奚志農從野外拉到都市的,是一年五、六十場的演講,因為保育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10月28日這一天,奚志農應邀參加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中國綠色人物臉譜」交流,在台北進行演講,立委許毓仁、陳曼麗、余宛如都到場聆聽。他積極向立委表達希望能安排在立院演講。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他沒有放棄任何機會。

1104-4

奚志農參訪台灣在地守護環境的團體。高雄市茄萣舢筏協會總幹事蘇水龍分享二仁溪從廢五金燃燒而重度污染,到整治、復育有成的歷程。攝影:陳宣竹

※ 前往「中國綠色人物臉譜」主頁

作者

陳文姿

理工科系畢業的打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