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雨濕冷往往不討人喜歡,但現今在空污受到關注時,能夠洗淨空氣的一場雨,反而又被視為讓人喘口氣的及時雨。不過,如果是降雨初期、或是雨量不大,雨水的pH有可能小於4,如果淋得太多,有可能造成些微過敏或接觸性皮膚炎,甚至傷害到毛囊。
在自然狀況下,雨水的酸鹼值約為pH5.6的弱酸,不過,由於SOx、NOx等其他致酸的物質,卻會會使雨水進一步酸化,pH達5.0以下時就稱為酸雨,pH4.0以下則可能對皮膚有影響。此外,酸雨也可能傷害建築物與雕像,長時間的酸雨更會傷害森林與土壤。
環保署空保處處長蔡鴻德表示,由於SOx、NOx近年有改善,台灣的降雨大約在 pH4.77到5.55之間,人體皮膚還可以自我調節,淋到酸雨是不致於發生溶解頭髮、腐蝕頭皮或造成直接掉髮。不過,酸雨淋太多,讓其中所含的化學物質,在皮膚上時間過長,還是有可能造成些微過敏或接觸性皮膚炎,就還是有可能傷害到毛囊。
蔡鴻德表示,空氣品質不好時,如果是大量下雨,酸雨的影響會隨著減弱,但是如果只有微微小雨時,的確還是必須要注意。
例如2017年底一波紅害,環保署的自動監測測站板橋站數據顯示,在31日4時、6~7時曾經有下雨,且雨量只有0.2~0.4mm,所收集的雨水約pH3.7,的確比較偏酸。而上週6日到8日的連續降雨,則是由於降雨量比較多,最多有達到12.2mm,雨水酸鹼值的監測結果,都還在pH5.0以上。
2004年至2016年監測資料,可以看到NOx、SOx有改善,且呈現北高南低,2017年統計1到9月,也大致呈現這樣的狀態。對照看雨水的酸鹼值,從1991年到2016年全國測站雨水pH值小於5.0達到酸雨程度的數據,顯示降幅降大的有台北從88%降至35%、高雄從72%降至24%。
不過中壢測站卻因為地理因素,卻是目前仍有71%的降雨,屬於pH值小於5.0的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