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27日公布2018年空品監測初步統計結果,表示近5年AQI橘色提醒、紅色警示次數持續下降。今年的PM2.5均值從去年的18.3微克下降為17.4微克,已經提前達標2019年的18微克,而15微克則是2020年的目標。
不過,臭氧8小時的AQI,雖然紅色警示下降了,但達橘色提醒卻有增加,表示雖然高濃度臭氧比率下降,但中高濃度臭氧上升,未來臭氧將是環保署空污治理頭號課題,而要優先處理部分即是容易揮發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包括石化工廠管線、加油站、槽車與含有機溶劑的民生用品都是將加強管理的部分。
再者,氣候變遷、溫室效應造成了風速減慢、逆溫層溫度持續升高,都將造成本土自產的空污擴散不易。氣象局表示,這是這幾年的趨勢,這個冬季預估將是氣溫偏高,高壓南下影響程度減弱而不利本土污染物擴散的狀況,不過若再加上降雨狀況正常,比起前2年少雨的狀況,空污程度應較為緩解。
紅害減半達標 低風速擴散不佳 桃竹苗PM2.5微幅上升
環保署監資處處長順欽表示,今年1月1日至12月19日間,除臭氧以外,其餘主要空氣污染物濃度呈下降趨勢。且近年AQI良好等級比例上升,橘色提醒及紅色警示比例下降,而全國空品測站因細懸浮微粒造成空氣品質指標AQI紅色警示次數,也由2015年的997次、2016年898次、2017年483次下降為282次,「2019年空污紅害減半」已經達標。
但細懸浮微粒AQI達紅色警示比率,雖然中部、雲嘉南及高屏地區全年降幅達20~55%,但北部及竹苗卻是上升,張順欽表示,詳細原因還正在釐清,但這兩年各地降雨顯著減少,竹苗空品區的低風速時數增加,擴散條件不佳可能是造成略微上升的原因。
中高濃度臭氧上升 前趨物VOCs將成下一波治理重點
在細懸浮微粒的部分見改善後,面對「臭氧8小時AQI大於100超標日數上升、AQI大於150超標下降」的成績,成為環保署下一步空污整治的重頭戲。「臭氧非常複雜。」張順欽表示,臭氧生成有兩個前趨物,NOx(氧氮化物)及VOCs,兩者經光化反應後造成臭氧,而過去NOx減量已達20%,但VOCs卻只減量了9%,將成為下一波的治理重點。
空保處專委徐淑芷表示,VOCs屬揮發性因此較難處理。目前主要的逸散發生在石化工廠、處理有機溶劑的廢水處理廠、加油站與油料運送貯存及民生用品,在工廠的方面,將繼續從管線密閉、以吸附防制設備來防止逸散。VOCs其實都具可燃性,若妥善回收,可再做為工廠的燃料使用,但過去工廠慣於以本設計為緊急使用的燃燒塔來處理,空保處近年已陸續加強管理。
雖然目前VOCs的逸散約八九成還是在工廠,但徐淑芷表示,民生用品涉及有機溶劑的,雖然量不是那麼高,卻與民眾最直接接觸,例如油漆、香水、髮膠等,應用非常廣泛。因此8月空污法修法時,有增訂有關民生用品的管制,空保處將在一年內提出子法,但為避免造成民眾的困擾,目前的方向是打算將從源頭對產品成分進行管制,應對民眾生活無太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