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業在高雄發展超過50年,進入晚期工業的階段,產業發展帶來的各種風險已陸續浮現,2014年高雄氣爆造成數百人傷亡,正是一大警訊,而官方所公布的石化工業區健康風險評估,也證實鄰近社區的致癌風險超標數十至數百倍。
「民眾聞到廠商排放的臭味,研究報告也顯示空氣中的致癌風險高,為何環保局的檢測資料卻沒有告訴我們對健康的影響?」
「工廠的丙烯儲存槽,就在離我家不到500公尺的地方,如果發生氣爆,誰該告訴我逃生資訊?所謂的防爆牆,真的能夠擋得住氣爆嗎?相關資料我要到哪裡看?
大社工業區周邊居民述說生活在石化廠旁的實際感受,反應出政府傳統的治理方法,已無力回應民眾對於風險管理和資訊公開的需求。
石化高風險社區 社區知情權未被重視
2014年高雄氣爆發生時,民間團體即提出,政府應提升石化風險的治理能力,參考國際先例和研究,規劃納入社區知情權的風險治理和緊急應變計畫,更進一步著手產業轉型的規劃和討論。然而氣爆後,儘管市府訂定了「工業管線管理自治條例」,對於民間團體對於社區知情權的要求,卻未能落實。
今年4月初,台塑六輕又發生嚴重氣爆,再次暴露出社區知情權未被重視,石化廠周邊的居民深陷氣爆風險之中,不知如何採取緊急應變。對於石化高風險社區的治理策略,有何更好的作法和思維?
高雄市議會上週舉辦「高雄石化社區治理公聽會」,政大公共行政系教授杜文苓在會中指出,高雄空污全台最嚴重,空品指標不健康比其他地方高出許多,且市民的平均餘命與其他城市相差了四歲,面對空污風險,高雄亟需推動「有環境正義觀點的治理策略」。
「南加州環境正義計畫」:強調每一個人對空污治理有公平決策權
杜文苓以美國南加州空氣品質管理局在2017年啟動的「環境正義計畫」為例,說明在南加州石化高風險社區,地方政府如何透過法規訂定和行政策略,做到有環境正義的治理,確保每一個人對於空污問題有公平決策的過程和權利。
南加州推動的計畫,包括立法要求石化煉油廠進行周界環境監測,以政府發布的「空氣監測指南」為依據,廠商必須公布相關廠區資料和監測數據,並透過網路做到資訊公開。
計畫並成立「空氣監測委員會」,納入多方利害關係人,包括管理機關、居民、NGOs、專家諮詢小組等,每月定期開會,會議須事前準備詳細的資料提供居民了解和討論,並在會中決定政府的治理策略和優先處理的項目。
例如,他們建立「社區空品圖資」,不只了解空污的排放源,環保局也跟社區互動溝通,共同找出需要優先處理的區域,以及在有限資源之下,決定如何投入資源在最需要的地區。
社區居民最了解自己的社區 知道風險所在是緊急應變必備
城市的空污治理,社區參與為什麼重要?公聽會上,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社會科學教授Kim Fortun,以1984年印度波帕爾(Bhopal)氰化物洩漏污染事件為例說明。
當時波帕爾的石化廠在半夜發生洩漏意外,一萬噸的化學物質外洩,在沒有疏散計畫的情況下,很多人跑出家門,甚至迎風而跑,因此有5000到1萬人當場死亡。
「這種缺少事前準備而發生的重大災害不該再發生。」Fortun表示,工廠的風險不會因為我們的期待,就馬上降為零,但是社區居民有絕對的知情權,應該了解工廠內有哪些設備,作為緊急應變的必備。
她指出,透過簡單的網路社區地圖,就可標示出工業區內的風險來源,例如發生意外時,首先應該關注的區域在哪裡,要優先降低風險的區域有哪些,可能是周邊的學校、通學路徑等等。
社區居民也能幫助規劃有效的訊息傳播模式,例如白天在家的民眾有誰或學校校長,他們可以快速有效地指導民眾,面對災害意外的避災方式。由於社區居民最了解自己的社區和生活模式,因此應該將社區成員納入環境監測和風險評估,以及相關的氣候調適計劃。
Fortun強調,在全球空污治理的研究中發現,要解決當前空污帶來的巨大風險,需要各個部門緊密合作和溝通。而在增強社區民眾的環境知情權上,科技設備可提供協助,例如開放源的空品監測模式系統(CMAQ)等。
她最後補充,必須對所有年齡族群進行風險和環境教育,不管是年長者或孩童。應該要進一步思考,我們要什麼樣的環境和經濟發展模式。GDP數據,無法呈現健康風險和環境正義的重要性,透過空污和風險治理的深度討論,要讓民眾了解,我們該如何從褐色經濟轉型到綠色經濟。
仁大健康風險超標 政府卻未資訊公開、盡快減量?
回到高雄的石化高風險社區治理問題,長期追蹤高雄石化污染的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提出質疑,政府委託成大進行的仁大工業區健康風險評估,已經指出周邊社區致癌風險超標百倍,政府是否應該盡快做減量?進行風險管控?
「家離石化廠那麼近,到底我們吸了哪些有害空氣污染物?」王敏玲說,從研究報告中發現,空氣中的致癌物濃度,在仁武區高過大社區,但是高雄縣市合併後,仁武區新增了許多建案,且人口至今已增加超過1萬5000人。這些人是否知道仁武區健康風險是過高的?
北高雄仁大周邊四個區,包括仁武、大社、楠梓、左營,都令人擔憂,但是近幾年的排放量卻不一定有降低。
王敏玲指出,以苯來說,大社、仁武以及區外的石化廠所排放的苯,這幾年都在增加。這些物質並非從高空煙囪排放,而是從場內設備元件、儲槽等洩漏逸散,那麼附近居民受到的影響最大,還有附近的國小學童等。
王敏玲強調,大社工業區降編乙種工業區,不只是政府應做的承諾,石化業對周邊社區健康風險已嚴重超標,產業轉型是這些廠商應盡的社會責任,經濟部不應做高雄產業轉型的殺手。她也呼籲高雄市環保局應編列經費,派駐稽查員進駐仁大工業區,以有效監督控管廠商的污染排放。
對於高雄市空污治理,環保局回應,近年監測仁大工業區排放和削減情形,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都有明顯下降。而對於VOCs排放問題,已訂定設備元件加嚴標準,要求廠商VOCs排放從 2000ppm降為1000ppm,將有效改善洩漏逸散問題。
而對於高雄整體空污問題,環保局表示,已提出「空污管制一籃子策略」,也就是市長韓國瑜所稱的「空污重拳」,來積極加強管制和改善市內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