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龍線綁金目鱸魚 動保團體:虐待、食安風險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尼龍線綁金目鱸魚 動保團體:虐待、食安風險

2019年10月07日
摘錄自2019年10月4日公共電視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傳統市場賣魚攤位會看到綁尼龍線的金目鱸魚,有消費者認為活的較新鮮,不過動物社會研究表示這樣綁魚會痛,不只算虐待,也有食安風險,學者也呼籲消費者觀念要改,魚被這樣綁牢的話肉質反而更差。

這種活體弓魚,強調可讓魚呼吸比較久,動物社會研究會指出,其實是讓鱸魚慢慢窒息死亡,極為不人道,而尾部鱗片脫落,更可能感染細菌。學者補充,魚確實會承受極大痛苦,更造成魚體釋放更高的乳酸量,反而讓肉質變差,呼籲消費者破除買這種活魚的迷思。

漁業署表示,會與漁民再開會討論,做適當的調整。漁業署副署長林國平說:「我相信大家如果有比較進步的想法的話,會朝向看怎麼樣改進的方向來走。」

動物社會研究會指出,魚是脊椎動物,受動物保護法規範保護,主管機關不應放縱這種虐待行為,同時也呼籲應儘快制定魚類的動物福利規範,在捕撈、運送、宰殺等過,都應要求減少魚類的緊迫與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