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用量增 環團淨溪口罩撿不完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疫情期間用量增 環團淨溪口罩撿不完

2020年07月15日
摘錄自2020年7月14日公視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有環保團體在疫情爆發之後前往淨溪時,發現許多廢棄口罩。在疫情爆發後,1、200公尺的距離就出現2、30個棄置的口罩。這段期間淨溪八次,數量都沒有減少。環保團體擔心,口罩流入河川或海洋,會造成海中生物的誤食死亡。而塑膠材質,裂化分解成塑膠微粒,也可能會進入食物鏈,導致海洋生態傷害。

荒野筏子溪平台總顧問林笈克表示,「(口罩)10個、20個,甚至有時候多至30個,三、四十個都有機會,沖到海洋去之後,薄薄一片上面又長了一堆藻類,就有一點類似海菜,這種海菜烏龜牠就沒有辦法分辨。」

根據綠色和平台灣官網公佈的數字,2020年2到5月中的疫情期間,台灣大量生產與使用醫療用口罩,消費量大約是13億片,三個月製造5500公噸口罩廢棄物。以清運量五公噸的垃圾車換算,需要1100輛垃圾車清運。環保團體呼籲,醫療用口罩如果沒有進入垃圾回收系統,會造成防疫破口與生態浩劫,需要民眾共同發揮公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