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報報導,根據刊登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最新研究,每年有超過20萬噸的微塑膠從陸地被吹入海洋,是海洋塑膠污染的最大來源。其中,道路上輪胎和煞車片磨損時產生的塑膠微粒[1]是重要源頭,掉落數量比衣服的塑膠纖維還多。
一個普通輪胎平均會掉落4公斤塑膠 比衣服多得多
據估計,每年有55萬噸小於0.01公厘的塑膠微粒誕生,其中近一半進入海洋,超過8萬噸落在冰雪覆蓋的偏遠地區,由於這些深色粒子會吸收太陽的熱量,可能因此導致加速融冰。
稍早就有研究發現,塑膠微粒可能被風吹到全世界,而這項新研究是第一個量化這種效應的研究。這次科學家們分析的重點是輪胎和煞車片磨損時產生的塑膠微粒,因為這類塑膠微粒的資料比塑膠瓶和包裝等其他來源微塑膠更完整。
挪威空氣研究所(Norwegian Institute for Air Research)學者斯托爾(Andreas Stohl)表示:「道路是海洋及其他偏遠地區塑膠微粒重要來源。普通輪胎在整個生命週期會減少4公斤,比衣服多得多。」來自衣服的塑膠纖維常進入河流系統,「你的衣服不太可能掉下幾公斤的塑膠。」
塑膠微粒的風力傳播不像河流那麼受到關注,因為風只吹得動最小的塑膠微粒,小到讓它們很難被看出來是塑膠。斯托爾說:「就健康和生態後果而言,最小的微粒可能是最嚴重的,因為會被人體吸入,也可能會進入血管。」
研究顯示 都市道路上掉落的塑膠微粒也會影響到偏遠地區
這份研究用了兩種方法來估計從輪胎和煞車片脫落的塑膠微粒數量,接著再用完整的大氣環流模型來評估它們如何傳播到全球。
斯托爾坦言資料有重大不確定性,像是下雨時塑膠微粒以多快的速度落到地面上。研究指出,最細小的塑膠微粒可以在空氣中飄一個月。但他相信研究結果的數量級是正確的。下一步是加速塑膠微粒測量技術的開發,以便檢查實際環境中的樣本。
荷蘭烏特勒支大學學者馮世貝(Erik van Sebille)認為,這份研究顯示原始偏遠地區與都市道路上的活動之間是彼此相關的。馮世貝研究海洋中塑膠微粒的流動,並將和斯托爾的研究團隊合作,繪製全球塑膠污染地圖,幫助找出塑膠污染問題的解法。
斯托爾說,要減少車輛產生的塑膠微粒污染很困難,但如果這個問題真的引發關注,製造商將不得不想辦法因應。同時人們應該盡可能減少非必要的塑膠使用,並確保回收再利用。
註釋
[1]microplastics 一般來說專指材料為塑膠的細微顆粒。然而,這篇研究的摘要直接將原料為橡膠的輪胎所產生的細微顆粒以 microplastics 概稱。雖然以該研究來說,或許將 microplastics 翻譯為「人造或加工聚合物微粒」較為適當,但由於這個詞彙在文中重複多次,為使閱讀流暢,本篇仍沿用「塑膠微粒」作為譯詞,並加註於此說明。
參考資料
- 衛報(2020年7月14日),Car tyres are major source of ocean microplastics –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