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
2023-03-20 16:53
《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17日發表一項海洋化學研究,由美國聖地牙哥加州大學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主導,台灣、日本、巴拿馬、波多黎各組成跨國團隊,研究結果指出,過去海洋缺氧多發生在溫帶海域,但現在熱帶海...
2023-03-13 10:55
我國離岸風電持續開發,能源局預計在今年底選出「區塊開發」第二期及「示範浮動風場」業者。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投資的浮動式風場渢汎、渢成、渢利,分別位於竹、苗外海,10日在環保署進行環評第二次聯席初審。
環委指出,渢汎、渢成兩風...
2023-03-13 09:41
新研究指出,全球海岸線的浮游植物大量增生的狀況越來越頻繁且日益嚴重,這現象稱作「藻華」。2003年全球藻華影響範圍約3147萬平方公里(占海洋面積的8.6%)。2020年藻華面積增加了13%(400萬平方公里),發生頻率也上升59%。
...
2023-03-09 18:02
綠色和平今(9日)公布台灣六種漁市常見魚類體長調查,發現有七成是未達成熟體長就撈上岸販賣的小魚。綠色和平呼籲,行政院應在3月底前通過《海洋保育法》(海保法),加速海洋保護區擴大並落實管理,避免過度捕撈導致資源耗竭。行政院代表則承諾海保法將在...
2023-03-08 18:34
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緊鄰黑潮洋流流經區域,溫暖海水孕育豐富的海洋物種與生命,近日又新發現兩種稀有魚類,包括過去僅在苗栗外海現蹤的海龍科「長鼻粗吻海龍」,以及蝴蝶魚科「褐帶少女魚」。受墾管處委託、執行2022年度「墾丁國家公園珊瑚礁魚類調查計畫」...
2023-03-06 10:31
公海面積約全球近2/3的海洋,不隸屬任何國家,所以管制鬆散,常承受不當開發與利用的壓力。歷經10幾年討論、五輪談判,聯合國終於在4日晚上達成公海條約的協議,為保護公海的生物多樣性與永續利用跨出一大步。
協議同意建立公海海洋保護區(MP...
2023-03-02 10:30
研究人員在加拿大西溫哥華附近海域的虎鯨屍體中發現了常用於衛生紙的4-壬基酚(4-NP)。這是科學家第一次在虎鯨身上發現4-NP,而且它會經鯨魚母體轉移到胎兒上。此外,科學家也在虎鯨身上找到有「永遠的化學品」( forever chemica...
2023-03-02 10:18
近年來抹香鯨在花蓮海域頻頻現蹤,兩年內發現率從3.19%提高至6.21%,甚至高於瓶鼻海豚與領航鯨的目擊率,也促使民間發起「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畫」(下簡稱π計畫),透過海上探查及研究主動親近這些「太平洋鄰居」。調查工作將分為一年三季、每季...
2023-02-17 10:19
位在墨西哥和夏威夷間、太平洋的克利珀頓破裂帶(Clarion Clipperton Zone, CCZ)海底蘊藏珍貴的金屬礦物,成為各採礦公司急於開發的地點。目前已有17個開發計畫正在進行初步探勘,雖然未進入正式開採,但預估今年七月,可能就...
2023-02-13 16:47
2023台北國際書展主題國為波蘭,邀請多位波蘭作家分享文化、歷史與文學。現居波蘭的鳥類學者史坦尼斯瓦夫‧盧賓斯基(Stanisław Łubienski)3日下午分享最近出版中文版的《垃圾之書:面對人類將被廢棄物所廢棄的事實與行動》,並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