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花蓮鯉魚潭優養化 放流原生種食藻性魚類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改善花蓮鯉魚潭優養化 放流原生種食藻性魚類

2020年08月25日
摘錄自2020年8月25日中央社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花蓮鯉魚潭潭水有優養化問題,2016年起開始放流原生種黑鰱等食藻性魚類,希望透過生物防治改善水質。

縱管處委託東華大學黃文彬教授團隊執行「鯉魚潭生態調查評估及工程環境監測分析委託專案」,發現潭中藻類介於中養到優養之間,去(2019)年野放3000尾白鰱後,水質似乎改善不少。

團隊今日(25日)上午在鯉魚潭放流黑鰱魚苗,花蓮縣水產培育所配合增加提供黑鰱、羅漢魚及菊池氏細鯽等原生魚種,期望嘗試除以生態食物鏈方式改善鯉魚潭水質的評估試驗外,同時增加潭內生物多樣性。

黃文彬表示,從放養黑鰱及白鰱相關研究結果中,顯示能限制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並且對水質有淨化作用。由於鯉魚潭並沒有無人干擾的淺灘環境供黑鰱及白鰱繁殖,所以沒有放流魚苗後會大量繁衍及破壞生態的疑慮。